"六十相近老形骸":年近六十身形衰老,
"安乐窝中且避乖":躲进安乐窝暂避世俗是非。
"高竿上伎俩休争赛":在高竿上施展的技艺本领就不要去争强好胜了,
# 争赛:争竞,赌赛。,高竿上伎俩:高竿是一种杂技名称,人攀上竖立的长竿作各种惊险动作。此处指仕途风波险恶,参与者有如攀竿涉险。
"早回头家去来":趁早回头归乡吧。
# 家去来:即回家。来为助词。
"对华山翠壁丹崖":面对华山翠绿的岩壁、丹红的山崖,
# 华山:即历山。
"将小阔阔书房盖":盖一间小小的书房,
# 小阔阔:即小可可,亦作小颗颗,很小之意。
"绿巍巍松树栽":栽上郁郁葱葱的松树,
# 巍巍:高大的样子。
"倒大来悠哉":真是无比悠闲自在。
"平生原自喜山林":平生本就喜爱山林,
"一自归来直到今":自从归来到如今始终如此。
"向红尘奔走白图甚":在红尘中奔波究竟图什么?
"怎如俺醉时歌醒后吟":哪比得上我醉时放歌、醒时吟诗!
"出门来猿鹤相寻":出门有猿猴仙鹤相伴。
"山隐隐烟霞润":远山被烟霞浸润,
"水潺潺金玉音":流水声如金玉悦耳,
"因此上留住身心":因此身心都留在此处。
"中年才过便休官":刚过中年就辞去官职,
"合共神仙一样看":应当把自己当作神仙一样。
# 共:和,与。,合:合当,该当。
"出门来山水相留恋":出门有山水留恋相伴,
"倒大来耳根清眼界宽":实在是耳根清净、眼界开阔,
# 倒大来:十分。
"细寻思这的是真欢":仔细想想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 的是:的确是。
"黄金带缠着忧患":黄金腰带缠绕着忧患,
# 黄金带缠着忧患:“黄金带缠着忧患”二句:意思指做官的随时都会遇到不测之祸。黄金带:黄金装饰的官服束带。
"紫罗襕裹着祸端":紫色官袍包裹着祸端,
# 紫罗襕:紫色的官服。
"怎如俺藜杖藤冠":哪比得上我手持藜杖、头戴藤冠的自在?
# 藜杖藤冠:藜木杖,藤帽子,指过退隐生活。
"咏江南":歌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一江烟水映着晴日山岚,
# 岚:山里的雾气。,照:倒映。,烟水:烟霭笼罩着的水面。,一江:满江,整个江面。
"两岸人家接画檐":两岸人家的彩绘屋檐相连。
# 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芰荷丛中秋光疏淡,
# 秋光淡:因为成丛的荷叶挺拔茂密,以至秋光也显得淡了。,芰荷:出水的荷叶,亦指荷花。
"看沙鸥舞再三":看沙鸥频频飞舞,
# 再三:多次,不断的样子。
"卷香风十里珠帘":香风卷起十里珠帘。
# 卷香风十里珠帘:“十里香风卷珠帘”的倒装。珠帘,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画船儿天边至":画船从天边驶来,
# 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
"酒旗儿风外飐":酒旗在风中飘扬,
# 飐:风吹物动的样子。,酒旗:也叫酒帘,俗称“望子”,是以布缀于竿头、高悬于店门前的酒家标帜。
"爱杀江南":我爱极了江!
# 杀:通“煞”,非常、甚。用在动词后表示动词程度之深。
"咏遂闲堂":歌颂遂闲堂
"绰然亭后遂闲堂":绰然亭后的遂闲堂,
"更比仙家日月长":比仙家的日子还要悠长。
"高情千古羲皇上":情志高古如上古先民,
"北窗风特地凉":北窗的风格外凉爽,
"客来时樽酒淋浪":客来时便畅饮美酒。
"花与竹无俗气":花竹没有俗气,
"水和山有异香":山水散发奇异香气,
"委实会受用也云庄":我张养浩(云庄)实在懂得享受这般生活!
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
张养浩(1269?~1329),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谥文忠,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荐为东平学正,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因上疏触怒英宗,遂辞官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起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积劳而病卒于任所。张养浩与元明善、曹元用齐名,号称山东“三俊”。其诗多写民生疾苦,诗风颇受散曲影响,通俗晓畅,风致潇洒。散曲风格豪宕放旷,超逸雄浑,时有清丽俊爽之气。其以散曲反映社会重大主题,提高了散曲的社会功能。代表作品有《山坡羊·潼关怀古》。有政论集《三事忠告》,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1. 分段赏析
此曲以自嘲笔调启归隐之叙。首句“六十相近老形骸”直陈年貌,“安乐窝”取邵雍典而赋“华山翠壁丹崖”地理,使归隐之境具象可感。“高竿伎俩”以杂戏喻宦海机谋,与“绿巍巍松树”呈“机心”与“自然”两相对照。结句“倒大来悠哉”用俚语释归隐之沉郁,见养浩散曲“文俗相谐”之语脉。曲中“小阔阔书房”非独物质栖居,实乃心隐之喻。篇以“喜山林”之本真为始,借“红尘奔走”与“醉歌醒吟”对照,尽弃仕途之值。“猿鹤相寻”取孔稚珪《北山移文》意,赋自然以性灵,暗契作者与山水之神交。“烟霞润”“金玉音”融目观与耳闻,末句“留住身心”化外在归隐为内圣安顿,暗合道家天人合一之境。以“中年休官”为枢,“黄金带”与“藜杖藤冠”相形,揭荣华背后之危。“山水相留恋”以拟人写自然纳隐者,“耳根清眼界宽”之感官状写,与“忧患”“祸端”成照,极言归隐之畅。“神仙”非虚幻之谓,乃自由生命之诗意,见元人“吏隐”之超脱。复以“烟水”“晴岚”“画檐”诸象重构江南秋光。数词妙用:“一段秋光”凝炼,“再三沙鸥”灵动,“十里珠帘”壮阔,成疏密有致之画境。“卷香风”合目观与嗅觉,增画面韵致。结句“爱杀江南”以直抒收束,与前七句工笔铺陈成情致张力,此非独江南风物之白描,实乃作者心造之桃源。曲中“羲皇上人”取意陶潜,升归隐之境于尘外,“北窗风”暗合渊明《与子俨等疏》之逸韵。“花竹无俗气,山水有异香”以自然物象喻高格,“樽酒淋浪”状隐者款客之态,破隐逸孤寂。末句“委实会受用”以俚语化雅境为生活真趣,尽得养浩“雅俗浑融”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