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ìn
yuán
chūn
·
·
zhì
yuán
dōng
guó
jūn
liǎng
shān
chūn
guān
xiǎo
zōng
fèng
mìng
shǐ
使
jiāo
zhǐ
zuò
zhuàng
xíng

朝代:元作者:张之翰浏览量:3
guó
xiān
shēng
dài
é
guān
wèi
xíng
zhèng
mán
yān
zhàng
yuǎn
xiàng
jùn
xiáng
yún
ruì
ǎi
jìn
bié
lóng
tíng
shuài
zhī
bīn
tiān
suǒ
chù
ér
jīn
tài
píng
ān
nán
zhě
fāng
duō
shǎo
gǎn
kàng
héng
fēng
tiān
zhào
dīng
níng
yào
lǎo
xiōng
zhōng
bǎi
wàn
bīng
kàn
jiàn
yuán
jīng
shén
jué
shuò
biàn
jiǎ
tán
shé
zòng
héng
fèng
zhí
chēng
fān
gōng
chéng
shì
dìng
gèng
fàng
wén
xīng
fèn
wài
míng
guī
lái
jìn
fáng
shī
diān
dǎo
nán
míng

译文

国子监的先生,身着宽袍、头戴高帽,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出行。正是在弥漫的瘴气与烟雾中,远赴象郡,在吉祥的云霞与雾气间,告别京城。凡是土地所及之处,天边所覆盖的地方,如今哪里不是太平景象。安南这地方,那片区域能有多大,竟敢对抗我们的法度。一封天子的诏书恳切告诫。要我胸藏百万雄兵般的谋略。看我会像马援那样强健有力,精神抖擞,像陆贾那样能言善辩,言辞雄辩有力。奉行职责使此地成为藩属,大功告成之后,更要让文运星光格外明亮。归来之后,不妨尽情挥洒你的诗笔,尽情描绘南海的景象。

逐句剖析

"国子先生":国子监的先生,

"博带峨冠":身着宽袍、头戴高帽,

"胡为此行":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出行。

"正蛮烟瘴雾":正是在弥漫的瘴气与烟雾中,

"远趋象郡":远赴象郡,

"祥云瑞霭":在吉祥的云霞与雾气间,

"近别龙庭":告别京城。

"率土之滨":凡是土地所及之处,

"际天所覆":天边所覆盖的地方,

"何处而今不太平":如今哪里不是太平景象。

"安南者":安南这地方,

"彼地方多少":那片区域能有多大,

"敢抗吾衡":竟敢对抗我们的法度。

"一封天诏丁宁":一封天子的诏书恳切告诫。

"要老子胸中百万兵":要我胸藏百万雄兵般的谋略。

"看健如马援":看我会像马援那样强健有力,

"精神矍铄":精神抖擞,

"辨如陆贾":像陆贾那样能言善辩,

"谈舌纵横":言辞雄辩有力。

"奉职称藩":奉行职责使此地成为藩属,

"功成事定":大功告成之后,

"更放文星分外明":更要让文运星光格外明亮。

"归来尽":归来之后,

"不妨诗笔":不妨尽情挥洒你的诗笔,

"颠倒南溟":尽情描绘南海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沁园春·至元戊子冬国子司业李君两山以春官小宗伯奉命使交趾故作此以壮其行》是元代张之翰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先以设问引出国子先生的出行,描绘其离开京城的祥瑞与前往象郡的艰难环境,又以天下太平反衬安南的抗命,寄寓着对平定安南的决心;下片写天子诏书赋予的重任,以马援、陆贾自比展现才能与担当,表达完成使命后再展文才的期许,传递出为国效力的豪情。此词语言铿锵有力,善用典故与对比,将人物形象、使命担当与豪情壮志融合,含意厚重,包含着对家国大义的深刻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国子先生,博带峨冠,胡为此行”,开篇聚焦人物形象与疑问。“国子先生”点明身份,“博带峨冠”描绘其身着宽袍、头戴高帽的庄重仪表,尽显儒雅庄重;“胡为此行”以反问引出对出行缘由的探寻,既带出悬念,又暗示此次出行不同寻常,从人物外在与疑问入手,奠定了诗作的叙事基调。“正蛮烟瘴雾,远趋象郡,祥云瑞霭,近别龙庭”,承接出行之问,交代行程与环境。“蛮烟瘴雾”写出前往象郡途中的恶劣环境,“远趋”体现行程的遥远与艰辛;“祥云瑞霭”描绘离开京城时的吉祥氛围,“近别龙庭”点出告别京城的情景。这里以环境的对比,凸显出行的不易与皇恩的背景,暗含对使命的重视。“率土之滨,际天所覆,何处而今不太平”,由行程拓展到天下局势。“率土之滨”“际天所覆”涵盖天地之间的广阔区域,“何处而今不太平”以反问强调天下安定的局面,既展现出对时局的认知,又为后文斥责安南埋下伏笔,从大处着眼,增强了论述的力度。“安南者,彼地方多少,敢抗吾衡”,将矛头指向安南。“安南者”明确对象,“彼地方多少”以疑问强调其地域狭小,“敢抗吾衡”则直斥其竟敢对抗朝廷法度,语气中带着不屑与威严,凸显出对安南不臣之举的愤慨,立场鲜明。下片“一封天诏丁宁。要老子胸中百万兵”,写肩负的使命与自信。“一封天诏丁宁”表明此次出行是奉天子之命,“丁宁”显露出诏书的恳切与郑重;“要老子胸中百万兵”以豪迈的语气,展现出自身胸有谋略、志在必得的自信,将使命感与个人豪情相结合,气势昂扬。“看健如马援,精神矍铄,辨如陆贾,谈舌纵横”,运用典故展现能力与决心。马援是东汉名将,以勇武善战著称;陆贾是汉初辩士,以能言善辩闻名。这里将自己比作马援、陆贾,既表明自身强健的体魄与充沛的精神,又凸显出过人的辩才,借典故增强了说服力,展现出完成使命的信心。“奉职称藩,功成事定,更放文星分外明”,展望此行的成果与后续。“奉职称藩”“功成事定”写出对圆满完成使命、使安南臣服的预期;“更放文星分外明”则预想事成之后,文运昌明的景象,将军政成就与文化影响相联系,体现出长远的眼光与广阔的格局。“归来尽,不妨诗笔,颠倒南溟”,描绘归来后的情景与心境。“归来尽”表明使命完成后的轻松,“不妨诗笔”显露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颠倒南溟”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将南海风光尽情写入诗中的豪情,既呼应前文的自信,又增添了几分洒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杨维桢《玄妙观重建玉皇殿诗》

下一篇:元·王哲《满庭芳 鸣鹤馀音卷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