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uàn

朝代:元作者:杨维桢浏览量:3
yān
shuǐ
fēng
chén
wài
xiān
shēng
cǎo
táng
gàn
shí
zhàn
què
lǎo
yǒu
dān
fāng
fāng
chāo
shū
duǎn
sōng
huā
niàng
jiǔ
yǒu
shí
āi
nǎi
xiǎo
tǐng
zài
cāng
láng

译文

在那远离烟水迷茫与尘世喧嚣的地方,有一位先生居住着一座草堂。先生对于世间纷争没有应对的战策,却拥有使人延缓衰老的丹方。用蒲草方方正正地抄写书籍,虽然纸张短小,用松花酿造的美酒散发着醉人的香气。有时候先生唱起“欸乃”的渔歌,他那小小的船艇就在碧波荡漾的沧浪之上。

逐句剖析

"烟水风尘外":在那远离烟水迷茫与尘世喧嚣的地方,

"先生一草堂":有一位先生居住着一座草堂。

"干时无战策":先生对于世间纷争没有应对的战策,

"却老有丹方":却拥有使人延缓衰老的丹方。

"蒲方抄书短":用蒲草方方正正地抄写书籍,虽然纸张短小,

"松花酿酒日":用松花酿造的美酒散发着醉人的香气。

"有时歌欸乃":有时候先生唱起“欸乃”的渔歌,

"小艇在沧浪":他那小小的船艇就在碧波荡漾的沧浪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逸乐子卷》为元朝诗人杨维桢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勾勒出隐士栖居草堂、远离尘嚣的生活图景。像“烟水风尘外”“干时无战策”等意象,生动地展现出诗中主人公超脱世俗、淡泊自守的人生态度。而“蒲方抄书”“松花酿酒”等生活细节的刻画,更是让这份闲适雅趣跃然纸上。诗的尾联“小艇在沧浪”,以景语作结,进一步渲染出浓郁的隐逸情怀,令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喧嚣的宁静与自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杨维桢(1296~1370),元代文学家。一作杨维祯,字廉夫,号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一生致力于诗文辞赋的革新,亦工散曲,又善行草书。其尤以倡导古乐府而追随者甚众,形成“铁雅诗派”。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其在创造手法上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受李贺影响很深。代表作品有《丽则遗音》《铁崖先生古乐府》《东维子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题逸乐子卷》的具体创作时间目前尚未有确切考证,但从诗中“干时无战策”等内容来看,其创作背景与元末社会动荡的局势存在关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人抒情诗。描绘了逸乐子居住在烟水风尘外草堂的生活,他不谋功名,有养生之法,日常以蒲抄书、用松花酿酒,还会乘小艇于沧浪中放歌。通过这些生活场景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悠然闲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逸乐子这种隐逸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2. 写作手法

虚实相生:“烟水风尘外”虚写草堂所处的超脱尘世环境,给人以想象空间,让读者自行勾勒出远离喧嚣的清幽之地;“干时无战策,却老有丹方”,“无战策”暗示不逐功名,“有丹方”增添神秘的养生遐想,亦为虚写。而“蒲方抄书短,松花酿酒香。有时歌欸乃,小艇在沧浪”则实写逸乐子抄书、酿酒、泛舟放歌等具体生活场景,虚实结合,丰富了逸乐子的隐逸形象,深化对隐逸生活的表达。

3. 分段赏析

“烟水风尘外,先生一草堂”,诗人开篇点明逸乐子的草堂位于烟水缭绕、远离尘世喧嚣之处。“烟水风尘外”描绘出一种远离世俗的朦胧、清幽之境,“一草堂”则简洁地勾勒出主人居所的质朴,为全诗奠定了闲适、超脱的基调,让读者对逸乐子的生活环境有了初步印象。“干时无战策,却老有丹方”从逸乐子的志向与生活方式入手。“干时”指谋求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逸乐子“无战策”,表明他无意于追求仕途功名;“却老有丹方”则说明他注重养生,有自己的一套养生方法。通过这一对比,突出了逸乐子不慕名利、追求自在生活的独特个性。“蒲方抄书短,松花酿酒香”,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展现逸乐子高雅的生活情趣。用蒲草抄书,体现其生活的简朴与对文化的热爱;以松花酿酒,酒中散发着松花的香气,既描绘出生活的诗意,又暗示其生活的悠然自得。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了逸乐子的生活状态,使读者仿佛能看到他在草堂中抄书、酿酒的画面。“有时歌欸乃,小艇在沧浪”,描绘了逸乐子有时会在沧浪之水中,乘坐小艇,悠然地唱起渔歌。“欸乃”是象声词,形容摇橹声或歌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沧浪”常被用来指代江湖,象征着自由、超脱的境界。此联进一步渲染了逸乐子悠然自得的生活氛围,将他超脱尘世、逍遥自在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刘志渊《解佩令 吧灯蛾》

下一篇:元·吴存《摸鱼儿 赋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