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yáng
·
·
shì
ān
xiān
shēng
西
yǐn

朝代:元作者:刘时中浏览量:3
wēi
fēng
dìng
yōu
xiāng
chéng
jìng
hóng
yún
shí
qiān
qǐng
luó
xīn
guǎn
xián
qīng
lán
zhōu
zhí
kōng
míng
jìng
tiān
liáng
qiū
yuè
lěng
tiān
wài
yǐng
tiān
shàng
jǐng

译文

微风轻轻吹拂,方向不定,清幽的香气弥漫,形成一条香径,十里湖面上荷花盛开像一片朝霞,千顷湖面闪烁着粼粼波光。身着绮罗的人散发着香气,管弦乐器发出清脆的声音,兰舟径直驶入如明镜般空旷的湖面。夜空中,碧蓝的天透着凉意,秋月清冷。抬眼望天,天空仿佛是西湖之外的倒影;低头看湖,湖水又好似天上的美景。

逐句剖析

"微风不定":微风轻轻吹拂,方向不定,

"幽香成径":清幽的香气弥漫,形成一条香径,

"红云十里波千顷":十里湖面上荷花盛开像一片朝霞,千顷湖面闪烁着粼粼波光。

"绮罗馨":身着绮罗的人散发着香气,

# 绮罗:细绫,一种高贵华美的丝织品。

"管弦清":管弦乐器发出清脆的声音,

# 管弦:管弦乐器。

"兰舟直入空明镜":兰舟径直驶入如明镜般空旷的湖面。

# 空明镜:本喻夜空明月,此指空明如镜的湖面。,兰舟:构造精美的画舫。

"碧天夜凉秋月冷":夜空中,碧蓝的天透着凉意,秋月清冷。

"天":抬眼望天,

"湖外影":天空仿佛是西湖之外的倒影;

"湖":低头看湖,

"天上景":湖水又好似天上的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中吕·山坡羊·侍牧庵先生西湖夜饮》是元代刘致创作的散曲作品。此曲以西湖月下夜饮为背景,生动展现了西湖美景。开篇通过视觉、嗅觉、触觉描绘微风拂过、莲香四溢、荷花盛放的湖景,动静交织,细腻入微;中间将视觉与体感结合,刻画游湖饮酒的惬意场景;末尾直抒胸臆,传神勾勒出“杭州人间天堂”意象,尽显对西湖的赞美。全曲视野开阔,浓淡相宜,尤善写“影”,雅丽细腻。其风格清新自然,情趣盎然,通过精妙的感官描写与情景交融的手法,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既表达出师生乐而忘返的愉悦,也展现出西湖的独特魅力,是描绘西湖景致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家

刘时中(?~?),元代散曲家。洪都(今江西南昌)人。至顺元年,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召为户部尚书,未至,改江南行台侍御史,寻擢中丞。刘时中以散曲创作为主,今存小令六十余支,套数三、四首,其中以《水仙子·西湖四时渔歌》最为著名。其小令多写景、叹世之作,风格清新明丽;套数多反映社会现实。今存散曲《端正好》两套、《一枝花》一套、《新水令》一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考,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之后,姚燧极有可能踏上了杭州之旅。彼时,刘致正担任江浙行省都事一职。出于对姚燧的敬重,刘致以弟子之礼相待,全程悉心陪伴,二人携手同游西湖,览尽湖光山色,这首小令就是在这种情景下写下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绘宴饮场景的散曲小令。描绘了西湖夜饮时,微风摇曳,沿途弥漫着清幽的香气,十里西湖荷花似红云,千顷碧波荡漾,呈现出天与湖相互映衬的美妙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表达了对西湖夜景的赞美以及宴饮时的欢快心情。

2. 写作手法

化用:“微风不定,幽香成径,红云十里波千顷”,化用了前人描写西湖荷花的诗句。“红云十里”应指西湖十里荷花,宋柳永《望海潮》中“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及宋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都是写西湖荷花的名句。作者将这些诗意化用,以“红云”比喻荷花,生动地描绘出西湖荷花盛开的美景,如一片红色的云霞铺展在千顷碧波之上,同时“微风不定,幽香成径”从触觉和嗅觉角度,进一步渲染出环境的清幽静谧。多感官描写:“微风不定,幽香成径,红云十里波千顷”。“微风不定”,通过写微风不断吹拂,让人感受到轻柔的风,这是从触觉角度来写,营造出一种舒适、惬意的氛围,也为后面的景色描写做了铺垫。“幽香成径”,写出了小路边弥漫着的幽幽香气,这是嗅觉描写。这里的“幽香”可能是来自路边的丹桂等花卉,让人在闻到香气的同时,仿佛能看到路边繁花盛开的景象,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和诗意。“红云十里波千顷”是视觉描写,将十里湖面上盛开的荷花比作“红云”,形象地描绘出荷花盛开的壮观景象,千顷湖面上波光粼粼,与红色的荷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这三句通过触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西湖夜晚的美丽景色,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西湖夜饮时的美妙氛围。以景结情:“天,湖外影;湖,天上景”前面的内容描写了西湖夜饮的各种情景和景色,如“微风不定,幽香成径,红云十里波千顷”写湖边景色,“绮罗馨,管弦清,兰舟直入空明镜”写游湖饮酒的场景。而结尾“天,湖外影;湖,天上景”,通过描绘天与湖相互映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让人分不清天与湖的界限,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作者将对西湖美景的陶醉、赞美之情,以及与老师夜饮的惬意之感,都融入到了这美妙的湖天景色之中,以景语作结,含蓄而韵味无穷,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曲作开篇三句,生动描绘出一幅动态的陆上游历图景:微风轻拂,花瓣簌簌飘落,铺满蜿蜒小径。行至湖畔,视野豁然开朗,千顷碧波之上,十里荷花竞相绽放,宛如一幅绚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红云十里”之景,恰似对西湖“十里荷花”胜景的精妙写照。早在宋代,柳永于《望海潮》中便以“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勾勒出西湖荷花盛开时的迷人风光;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里更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展现出荷花的壮美之态。刘致此曲巧妙化用前人诗意,不着痕迹,浑然天成,将西湖荷花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曲中中四句转而描绘游湖宴饮之乐。游者乘上兰舟,悠然驶入湖心。兰舟又名花船,舟上歌女轻展歌喉,婉转曲调伴酒助兴。唐代白居易在《武丘寺路》中曾写下“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此景与此曲中的雅宴相映成趣。“绮罗馨,管弦清”短短六字,凝练精妙:前者勾勒出歌伎华服流光溢彩,衣袂间似有芬芳萦绕;后者展现其奏乐时技艺精湛,管弦之音清越悠扬。众人于舟中,饮甘醇美酒,赏佳人丽影,听袅袅清音,醉心丝竹雅韵。不知不觉间,兰舟已深入西湖秘境,澄澈湖水一望无际,游兴愈发高涨,令人沉醉难返。直至夜幕低垂,碧天如幕,秋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却丝毫未减众人兴致。抬眼望去,月光倾泻湖面,水波闪烁如镜,清冷而迷人,将众人引入如梦似幻之境。“碧天”一句,巧妙化用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孙锐《平湖秋月》“月冷寒泉凝不流”等前人诗意,将视觉的清幽与体感的寒凉融为一体,韵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曲末四句直抒胸臆,尽显笔力。“天,湖外影;湖,天上景”短短八字,以极简笔触勾勒西湖夜色,却意境深远。仰望苍穹,繁星点点,恍若西湖延伸至天际的倒影;俯瞰湖面,灯火闪烁,宛若天上宫阙坠入人间。作者以精妙的构思与凝练的语言,将西湖与天空的交融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诠释“杭州人间天堂”的绝美意象,字里行间满溢对西湖的赞叹与热爱,余韵悠长,令人神往。

4. 作品点评

这支散曲构思精巧,风格清逸秀雅,字里行间洋溢着独特韵致。短短篇幅内,作者巧妙捕捉西湖夜色的万千风华,将盛放的荷花、摇曳的兰舟、绰约的佳人、澄澈的湖水、清幽的月色与婉转的歌声熔于一炉,勾勒出一幅层次丰富、意境优美的西湖夜游画卷。从艺术造诣来看,作品画面鲜活灵动,语言凝练雅致,韵律和谐流畅,意境空灵悠远,字里行间饱含真挚情感。全曲每一句皆绘景,每一字都含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似陈酿美酒,韵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山坡羊》最后四句往往是曲眼所在,本篇亦是如此,作者对西湖美景由衷的热爱之情于此得到了尽致的表现。

现代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周晓琳《元曲大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顾德润《【中吕】醉高歌过摊破喜春来》

下一篇:元·汪元亨《【南吕】一枝花 闲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