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通一日恩":困厄与显达在于一日的恩宠,
"好弱十年运":优劣盛衰连着十年的运势。
"身闲道义尊":身无俗务时道义更显尊崇,
"心远山林近":心境淡泊则山林仿佛近在眼前。
"尘世不同群":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惟与道相亲":只愿与道义真理相伴相亲。
"一钵千家饭":一只钵盂化缘千家饭食,
"双凫万里云":一双凫鸟飞越万里云空。
"经纶":胸怀治国大略,
"斗许黄金印":能握那斗大的黄金官印;
"逡巡":但转眼间徘徊四顾,
"回头不见人":回首已不见同路之人。
"乾坤一转丸":天地如同一颗转动的弹丸,
"日月双飞箭":日月恰似两支飞驰的利箭。
"浮生梦一场":短暂人生犹如一场梦,
"世事云千变":世间万事如浮云千般变幻。
"万里玉门关":万里之外的玉门关,
"七里钓鱼滩":七里之遥有严子陵的钓鱼滩。
"晓日长安近":清晨的阳光显得长安很近,
"秋风蜀道难":秋风萧瑟中更感蜀道艰难。
"休干":停止求取功名吧,
"误杀英雄汉":会耽误了英雄好汉;
"看看":看看吧,
"星星两鬓斑":两鬓已星星点点生满白发。
"晴风雨气收":晴日里风雨停息,
"满眼山光秀":满眼尽是山光灵秀。
"寻苗枸杞香":寻觅着枸杞苗的香气,
"曳杖桄榔瘦":拄着瘦细的桄榔手杖。
"识破抱官囚":识破了被官职囚禁的生活,
"谁更事王侯":谁还愿侍奉王侯权贵?
"甲子无拘击":岁月流逝不受束缚,
"乾坤只自由":天地之间只愿自由自适。
"无忧":没有忧愁,
"醉了还依旧":醉了依然心境如初;
"归休":归隐,
"湖天风月秋":享受湖天之间的风月秋色。
元代散曲流派,散曲家。
邓玉宾子,同知邓玉宾的儿子,名字、籍贯、生平、事迹均不可考。其散曲仅存小令〔雁儿落过得胜令〕三首。作品表现了他对社会黑暗以及为官的危险的深刻认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隐逸的元散曲。以“闲适”为核心,通过破立结合的手法,批判历代士子对仕途飞黄腾达的追求,引导读者思考隐退闲适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隐逸自由的向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超脱世俗束缚的旷达情怀。
2. 写作手法
比喻:“浮生梦一场,世事云千变”一句“云千变”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化用:“浮生梦一场,世事云千变”中“云千变”引用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用典:“万里玉门关”典出《后汉书・班梁列传》中班超的事迹。班超投笔从戎,镇守西域多年,晚年上疏称“但愿生入玉门关”,曲中以“玉门关”代指班超的边塞生涯,通过其“抛家别子”的典故,对比隐居的闲适,批判功名对人的束缚。“七里钓鱼滩”化用汉代严光(严子陵)隐居富春山垂钓七里滩的典故。严光拒绝光武帝征召,以垂钓自适,曲中以此典直接象征隐逸生活的自由,与班超的仕途艰辛形成对比,强化“隐退为上”的主题。“晓日长安近”源自《世说新语》中晋明帝“日近长安远”的典故。明帝以“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表达对帝都的向往而不得,曲中反用其意,以“晓日与长安孰近”的设问,暗喻仕途通达之难,借典故的历史意涵映射现实中功名追求的虚幻。对比:将班超建功边塞的孤苦与严子陵隐居垂钓的悠然形成对比,突出对功名的厌倦与对隐逸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穷通一日恩,好弱十年运。”:开篇以命运的无常开篇,指出一天的得失可能带来恩宠或困窘,而十年的命运却有强有弱,奠定了全曲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基调。“身闲道义尊,心远山林近。”:由命运的无常转向对闲适生活的赞美,指出身体闲适则道义尊崇,心境高远则山林亲近,体现了作者对精神追求的重视。“尘世不同群,惟与道相亲。”:进一步强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只与大道亲近,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志向。“一钵千家饭,双凫万里云。”:描绘了隐逸生活的自在,托着钵盂吃百家饭,乘着双凫飞越万里云,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经纶,斗许黄金印;逡巡,回头不见人。”:讽刺了追求功名利禄的虚幻,指出不过得到一个斗大的黄金印,转眼间却不见踪影,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乾坤一转丸,日月双飞箭。”:开篇描绘乾坤宛如一枚缓缓转动的圆球,日月恰似两支疾驰而过的利箭。所谓转丸,便是那转动的小圆球。以乾坤不过转丸为喻,足见天地之宏大无垠,而在这广阔天地之中,人不过是如蜉蝣般微小脆弱的存在,其渺小甚至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日月的交替飞驰,又让人不禁感叹人生苦短,时光匆匆。“浮生梦一场,世事云千变。”:接着表达人生恰似梦幻泡影,世事始终变幻莫测。“浮生”常用来指代人生,人们常用“浮生若梦”来感慨人生的虚幻不实。“云千变”引用杜甫《可叹》一诗中“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的典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世事复杂多变、难以捉摸的特性。“万里玉门关,七里钓鱼滩。”:叙述班超虽在万里之外建立了千古不朽的赫赫功业,但却不得不抛妻离子、远离家乡故土,在漫长的岁月里饱受边关凛冽寒风的侵袭,独自承受着思乡之苦与孤单寂寞。而严子陵则选择隐居避世,在七里滩悠然垂钓,享受着那份无拘无束的闲适自在。玉门关位于如今敦煌的西北方向,是古代连接西域的重要关卡。《后汉书·班梁列传》中记载,年老的班超思念故乡,上书请求回归,言辞恳切地表示:“臣不敢奢望能到达酒泉郡,只希望能活着进入玉门关。”“七里钓鱼滩”说的是汉代严光(字子陵),他隐居于富阳,在富春山旁的七里滩垂钓。光武帝刘秀多次征召,他都坚决不入朝为官。“晓日长安近,秋风蜀道难。”:这两句同样运用典故,感慨仕途充满曲折艰难。晋明帝在几岁时,其父问他“日和长安哪个更近?”明帝回答:“长安近,因为不曾听说有人从日边来。”次日,父亲又问,明帝却答:“日近。抬头就能看见太阳,却看不见长安。”后来人们常用“日近长安远”来比喻心里向往京城却难以到达。“晓日”句的含义便是,晓日与长安究竟哪个更近,答案显然一看便知。再说蜀道之难,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极尽笔墨地描绘了进入蜀地的道路是多么艰险难行。此处以蜀道的坎坷曲折来比喻仕途充满坎坷险阻。“休干,误杀英雄汉;看看,星星两鬓斑。”:劝诫人们不要去追求功名,会耽误了英雄好汉,看看两鬓已经斑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晴风雨气收,满眼山光秀。”: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晴天时风雨的气息消散,满眼都是秀丽的山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寻苗枸杞香,曳杖桄榔瘦。”:通过具体的动作和景物描写,展现了隐逸生活的悠闲和自在。“识破抱官囚,谁更事王侯?”:表达了作者看透了做官如同被囚禁,谁还愿意侍奉王侯,体现了作者的高洁志向。“甲子无拘击,乾坤只自由。”:指出不受甲子的束缚,天地间只有自由,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自由的重要性。“无忧,醉了还依旧;归休,湖天风月秋。”:最后表达了作者没有忧愁,醉了也依旧;归隐,享受湖天之间的风月秋色,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