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风景开图画":西湖的风景如同展开的画卷,
"墨客骚人入咏嗟":文人墨客都来此吟诗赞叹。
"扇底鱼龙吹日影":扇底画着龙鱼仿佛在吹动日影,
# 鱼龙:一作龙鱼。
"镜中莺燕老年华":镜中莺燕飞舞似在感叹年华老去。
"苏堤物换前朝柳":苏堤上的柳树已随时代更替变换,
"葛岭人耕故相家":葛岭上有人耕种着昔日宰相的家园。
"今古消沉一杯水":如今一切都已消沉如一杯水,
# 古:一作日。
"两峰长照夕阳斜":只有两座山峰长久映照着夕阳斜照。
元代文学家
杨维桢(1296~1370),元代文学家。一作杨维祯,字廉夫,号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一生致力于诗文辞赋的革新,亦工散曲,又善行草书。其尤以倡导古乐府而追随者甚众,形成“铁雅诗派”。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其在创造手法上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受李贺影响很深。代表作品有《丽则遗音》《铁崖先生古乐府》《东维子文集》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西湖风景开图画,墨客骚人入咏嗟”,开篇点题,将西湖风景比作展开的画卷,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西湖的美丽。“墨客骚人入咏嗟”则说明西湖的美景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吟诗赞叹,从侧面烘托出西湖的迷人魅力。颔联“扇底龙鱼吹日影,镜中莺燕老年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扇底龙鱼吹日影”将画中的龙鱼比作能吹动日影的精灵,“镜中莺燕老年华”则赋予莺燕以人的情感,感叹年华老去。这两句诗通过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西湖的灵动与美丽。颈联“苏堤物换前朝柳,葛岭人耕故相家”,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观转向历史变迁。“苏堤物换前朝柳”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葛岭人耕故相家”则描绘了昔日宰相的家园如今已变成农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尾联“今日消沉一杯水,两峰长照夕阳斜”,以“一杯水”比喻如今的寂寥,与昔日西湖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两峰长照夕阳斜”则描绘了西湖两座山峰长久映照着夕阳的景象,既展现了西湖的永恒之美,又暗示了历史变迁中不变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永恒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