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án

朝代:唐作者:郑谷浏览量:2
zhōu
shuǐ
jiàn
绿
kǎn
fēng
yáo
bǐng
bǐng
xiāng
duō
xiè
huàn
rén
zhé
zhōng
liú
gài
yuān
yāng

译文

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要多多感谢那些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来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遮盖戏水的鸳鸯。

逐句剖析

"移舟水溅差差绿":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

# 差:参差。,移舟:船儿前行。

"倚槛风摇柄柄香":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

# 风摇:一作,风摆。,槛:栏杆。

"多谢浣溪人不折":要多多感谢那些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来采摘荷叶,

# 折:采摘。,不:一作未,又作莫。,溪:一作纱。

"雨中留得盖鸳鸯":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遮盖戏水的鸳鸯。

# 鸳鸯: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莲叶》是晚唐诗人郑谷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绘莲叶在舟移、风动中的动态美,以及雨中被保留为鸳鸯遮雨的细节,赞颂了莲叶的自然生机与实用价值。前两句运用叠词“差差”“柄柄”强化视觉与嗅觉的通感,后两句以拟人化“多谢”转承,借浣纱人未折的留白引出保护自然的深意。全诗语言清丽晓畅,于细微处展现自然物象的灵动之美,体现了咏物诗托物寄情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郑谷(851?~910?),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郑谷与张乔、周繇等合称“咸通十哲”,还被诗僧齐己称为“一字师”。他的诗作,多投赠唱和、写景咏物之作,然屡遭丧乱,能将个人忧愤与时代哀愁融铸其中,声调悲凉。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婉转,时有警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堪为“晚唐之巨擘”。代表作品有《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雪中偶题》《鹧鸪》等。著有《云台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莲叶》创作于郑谷隐居宜春时期。晚唐社会动荡,诗人历经仕途沉浮后归隐山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怀。江南水乡的采莲场景触发作诗灵感,通过未被采摘的莲叶暗喻自身远离政治纷争、保全高洁品格的人生追求,同时折射出乱世文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又是一首咏物诗,聚焦夏日莲叶的生存状态。前两句刻画行舟拂叶、倚槛闻香的真切体验,后两句笔锋突转,借浣纱人“未折”之举,揭示莲叶为鸳鸯遮雨的重要价值。全诗通过细腻观察展现自然物象的内在生命力。

2. 分段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莲叶的秀美与高洁。首句“移舟水溅差差绿”,通过船行水中、绿荷参差摇曳的画面,形象地展现出莲叶错落有致的翠色与动态之美。第二句“倚槛风摆柄柄香”,则从嗅觉入手,描写微风拂动荷叶,送来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进一步烘托出荷塘清幽之境。第三句“多谢浣纱人未折”,巧妙侧面写出人们对莲叶的珍爱与不忍采摘之情,流露出一种温柔的敬意。末句“雨中留得盖鸳鸯”,不仅描绘了荷叶在雨中依旧挺立、为成双成对的鸳鸯遮风挡雨的情景,更寓意着浣纱女对美好爱情与幸福生活的向往,赋予莲叶以情感和品格的象征意义。

3. 作品点评

整首诗以莲叶为中心,既摹其翠色沁波、清香逐风的动态神韵,又暗含人与自然的情感互动。前两句通过舟移溅绿、风摇传香的细腻刻画,展现莲叶在空间中的参差之态与嗅觉上的绵延之美;后两句借“未折”之举,既以侧面烘托人们对莲叶的珍视,更隐现浣纱人未折枝叶的心理动机——宁舍世俗之用而存自然生机,使雨中莲盖庇护鸳鸯的温馨图景,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观猎》

下一篇: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