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tóu
wēng

朝代:元作者:杨维桢浏览量:3
shū
màn
duǎn
péng
bēi
qiè
wǎn
fēng
zhǐ
yuán
tóu
bái
zǎo
chù
fāng
cóng

译文

稀疏的藤蔓比蓬草还要短,它在低矮之处栖息,害怕傍晚的寒风。只是因为过早地藤蔓顶端变白了,没有地方可以进入那片芬芳的花丛。

逐句剖析

"疏蔓短于蓬":稀疏的藤蔓比蓬草还要短,

"卑栖怯晚风":它在低矮之处栖息,害怕傍晚的寒风。

"只缘头白早":只是因为过早地藤蔓顶端变白了,

"无处入芳丛":没有地方可以进入那片芬芳的花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头翁》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一说张昱所作。这首诗描绘了一株藤蔓的形象。先写藤蔓稀疏短小,接着描述它卑微地栖息且害怕晚风的状态,然后点明它因“头白早”而无法进入芬芳花丛的处境。整首诗通过对藤蔓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藤蔓的怜惜之情,也可能借此抒发自身怀才不遇、无法融入美好环境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杨维桢(1296~1370),元代文学家。一作杨维祯,字廉夫,号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一生致力于诗文辞赋的革新,亦工散曲,又善行草书。其尤以倡导古乐府而追随者甚众,形成“铁雅诗派”。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其在创造手法上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受李贺影响很深。代表作品有《丽则遗音》《铁崖先生古乐府》《东维子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疏蔓短于蓬”,“疏蔓”明确了描写的对象是稀疏的藤蔓,“短于蓬”将藤蔓与蓬草作比较,突出藤蔓的短小。此句简洁地勾勒出藤蔓外形上的特征,让读者对藤蔓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卑栖怯晚风”,“卑栖”描绘出藤蔓处于低矮、不显眼的位置,“怯晚风”则赋予藤蔓以人的情感,表现出它对傍晚寒风的畏惧。此句进一步刻画了藤蔓的生存状态,展现出它的柔弱和无助。“只缘头白早”,“只缘”表示原因,“头白早”形象地将藤蔓顶端类似毛发状的部分过早变白这一现象进行描述,暗示藤蔓因过早衰老而失去了某些机会。“无处入芳丛”,“无处”强调了范围的全面性,即没有任何地方、没有任何机会。“入”表示进入这一动作。“芳丛”代表着芬芳美好的花丛,象征着美好的环境、理想的境地。此句直接点明了主体面临的困境,将无奈与失落的情感浓缩在这简短的语句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杨维桢《和卢养元书事(二首)》

下一篇:元·周权《水调歌头 强村丛书校元刊此山先生集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