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ǎi
táng

朝代:唐作者:何希尧浏览量:1
zhuó
yān
zhī
diǎn
diǎn
xiāo
bàn
kāi
shí
jié
zuì
yāo
ráo
shuí
jiā
gèng
yǒu
huáng
jīn
shēn
suǒ
dōng
fēng
zhù
ā
jiāo

译文

雨水打湿的海棠像胭脂般的花瓣正一点点褪色,半开的时候最是娇艳动人。谁家还有黄金打造的华屋,能把春风牢牢锁在屋里,贮藏个阿娇般的美人。

逐句剖析

"著雨胭脂点点消":雨水打湿的海棠像胭脂般的花瓣正一点点褪色,

"半开时节最妖娆":半开的时候最是娇艳动人。

# 妖娆:娇媚。

"谁家更有黄金屋":谁家还有黄金打造的华屋,

"深锁东风贮阿娇":能把春风牢牢锁在屋里,贮藏个阿娇般的美人。

# 阿娇:诗中比喻海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海棠》为唐代诗人何希尧创作的七言绝句。诗歌围绕海棠展开,开篇两句正面描写海棠带雨、半开时的姿态,展现其娇艳之美,文字虽平铺直叙,却勾勒出海棠的柔美轮廓。后两句运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将海棠比作美人阿娇,使海棠在原有自然美之上,增添华贵娇柔的气质,赋予其更深层的韵味。​体现出诗人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何希尧为唐宪宗时期诗人,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现存四首诗作中,《海棠》最具代表性。诗人在雨中观察半开的海棠时,运用隐喻手法将花比作美人“阿娇”,营造出含蓄深远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咏物诗为题材的七言绝句。全诗以细腻笔触,生动描绘了春雨中半开海棠的娇艳姿态,隐晦地寄托了对海棠的怜惜与喜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这两句诗用了“黄金屋”出自汉代班固《汉武故事》,汉武帝承诺为陈阿娇建造黄金屋居住,后引申为对心爱之人的珍视与宠爱,也泛指对珍贵事物的呵护。“阿娇”典故,既指代陈阿娇本人,也象征被珍视或幽禁的美人,常与“金屋”联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爱惜或命运的感慨。诗人将海棠花比作“阿娇”,以“黄金屋”喻指能呵护海棠的理想环境,暗示海棠如美人般娇贵,需在东风中被“深锁”(即精心保护),才能保持其美。拟人:“著雨胭脂点点消”中,“点点消”以灵动笔触将海棠花瓣遭雨水浸润的情态拟人化,仿佛胭脂色在雨水中渐次褪去,细腻勾勒出色彩随雨势晕染的渐变轨迹,以拟人化的动态描写赋予花瓣鲜活的生命质感,精妙呈现出雨打海棠时色韵消褪的诗意过程。

3. 分段赏析

“著雨胭脂点点消”一句是描写雨中海棠的特写。一个“著”字将雨露浸润花枝的动态过程凝练呈现,胭脂般的花瓣在雨滴冲刷下渐次褪色的画面跃然纸上。“点点消”三字尤见匠心:既暗合海棠花瓣细碎的形态特征,又以量词“点”与动词“消”构成视觉递减效果,暗示着春光易逝的怅惘。诗人将自然界的色彩变化与生命消长巧妙融合,赋予静态花卉以流动的生命质感。“半开时节最妖娆”聚焦海棠的审美时态。诗人突破“花开堪折直须折”的常规认知,独辟蹊径地提出“半开”为最佳状态。“半”字在此具有双重意蕴:既指花朵的物理开放程度,又隐喻着含蓄与绽放的完美平衡。“妖娆”作为全诗唯一的情感显性词汇,却通过反衬手法更显含蓄——当花瓣将展未展之际,恰似美人半掩容颜,这种欲说还休的姿态最能引发遐想。这种审美判断暗合中国古典美学中“中和之美”的理念。“谁家更有黄金屋”转入典故化用层面。诗人化用汉武帝“金屋藏娇”典故,却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原典中帝王对后妃的物质承诺,转化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追问。黄金屋的“金”字既实写建筑材质,又虚指世俗功利目光,与海棠的自然属性形成尖锐对立。疑问句式“谁家更有”突破传统咏物诗的单一视角,在空间维度上形成多维延展,暗示着对美的垄断与争夺从未停息。“深锁东风贮阿娇”完成意象收束与哲理升华。“深锁”二字构成全诗的情感暴点,既写物理空间的禁锢,又喻精神自由的戕害。东风本属自然流动的春风,在此却被物化为可封存的囚徒,这种悖论式表达尖锐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美的粗暴占有。结句的双关语运用堪称绝妙:表层叙述汉武帝贮阿娇的史实,深层却指向所有被物化的美好事物。海棠在此既是审美客体,更是被囚禁的自由精神的象征,使咏物升华为对人性异化的深刻反思。

4. 作品点评

该诗在结构与韵律上严格恪守唐代主流诗风规范。全诗四句的篇幅布局符合近体诗的体式要求,起承转合间章法井然;平仄韵律遵循唐诗格律规则,朗朗上口,展现出唐代诗歌“文质彬彬”的艺术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下一篇:唐·杜牧《寄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