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散长天见晚霞":云层散去,辽阔的天空出现晚霞,
"江涛千顷漾晴沙":千顷江涛荡漾着晴朗的沙滩。
"西风门巷飘桐叶":西风在门巷间吹过,飘起梧桐叶,
"疏雨园篱落豆花":稀疏的雨点打在园篱上,豆花纷纷落下。
"笛韵已残渔罢钓":笛声已经消散,渔人结束了垂钓,
"砧声初起客思家":捣衣声刚刚响起,游子不禁思念起家乡。
"旧交契阔稀相见":旧时的朋友久别重逢少,
"闲倚西楼数去鸦":悠闲地倚着西楼,数着离去的乌鸦。
元代词人
张野(?~?),元代词人。一名张埜,字野夫,号古山,邯郸(今属河北)人。元贞年间,侍从皇太后阔阔真,奉命注《易》,授翰林院修撰。延祐七年,任江南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至治二年,任礼部尚书。张野诗词清丽,其诗仅存《寿李秋谷》一首,见《全元诗》。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酬赠、祝颂之作;一为登临怀古、纪游述志之作。其词风格多样,肆意挥洒,气势豪迈,亦能柔中寓刚,婉转生情。主要作品有《水龙吟·咏游丝》《石州慢·红雨西园》等。著有《古山集》。
1. 分段赏析
“云散长天见晚霞,江涛千顷漾晴沙”,首联描绘秋日傍晚的壮阔景象。“云散长天见晚霞”写云层散去,辽阔天空中晚霞显现,“长天”勾勒出空间的广袤,“晚霞”增添了色彩的绚烂;“江涛千顷漾晴沙”则转向江面,千顷江涛荡漾着晴朗的沙滩,“千顷”以夸张手法凸显江面的浩渺,“漾晴沙”展现水波与沙滩相映的灵动。两句远近结合,动静相衬,为全诗铺展了一幅开阔明丽的秋日晚景图。“西风门巷飘桐叶,疏雨园篱落豆花”,颔联聚焦近处的秋日风物。“西风门巷飘桐叶”中,“西风”点明时令特征,“飘桐叶”写出秋风中梧桐叶在门巷间飞舞的动态,透着萧瑟之感;“疏雨园篱落豆花”里,“疏雨”描绘细雨稀疏之态,“落豆花”刻画雨点打落园篱边豆花的情景,细腻而富有生活气息。两句选取典型的秋日意象,从听觉与视觉角度,营造出清幽而略带凄清的氛围。“笛韵已残渔罢钓,砧声初起客思家”,颈联由景入情,触发游子的思乡之情。“笛韵已残渔罢钓”写渔笛的余音渐消,渔人结束了一天的垂钓,展现出傍晚的宁静;“砧声初起客思家”则以捣衣声刚刚响起为引,直接点出游子由此生发的思乡之情。“已残”与“初起”形成时间上的承接,自然地将场景与情感相连,使思乡之情的流露水到渠成。“旧交契阔稀相见,闲倚西楼数去鸦”,尾联抒发对旧友的怀念与内心的怅惘。“旧交契阔稀相见”直言与旧时友人久别难见,“契阔”“稀相见”传递出浓浓的思念与遗憾;“闲倚西楼数去鸦”以动作细节收尾,“闲倚西楼”刻画出游子孤寂的姿态,“数去鸦”则将这份孤寂具象化,远去的乌鸦更添萧瑟之感,将思乡与念友的复杂情绪融入景物之中,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