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歌者吹箫金凤小斜簪髻云":赠予歌者吹箫金凤钗微微斜插在如云的发髻间,
"似樱桃一点朱唇":红唇如樱桃般娇艳欲滴。
"秋水清":眼如秋水澄澈,
"春山恨":眉似春山含愁。
"引青鸾玉箫声韵":箫声如青鸾鸣啭,韵律清越,
"莫不是另得东君一种春":莫非是东君(春神)特赐的春色,
"既不呵紫竹上重生玉笋":难道紫竹笛上还能重生玉笋般的歌者。
"御食饱清茶漱口":享用御膳后以清茶漱口,
# 御食:皇帝所赐筵席,此指美味佳肴。
"锦衣穿翠袖梳头":锦绣华服,美女轻拂梳妆。
# 翠袖:借指美女。
"有几个省部交":结交中书省部级官员,
# 省部:元代总揽政务的是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朝廷友":朝廷权贵。
"樽席上玉盏金瓯":宴席上玉杯金盏交错,
"封却公男伯子侯":封爵公、侯、伯、子、男五等,
# 公男伯子侯: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曲中因押韵而颠倒了顺序。
"也强如不识字烟波钓叟":总强过那不识字的渔人。
# 烟波钓叟:渔人,指隐居之士。
1. 分段赏析
“赠歌者吹箫金凤小斜簪髻云,似樱桃一点朱唇”,以细腻笔触勾勒歌者形象。金凤钗斜插云鬓,朱唇恰似樱桃娇艳欲滴,通过对首饰与唇色的精准描摹,将歌者妆容的精致华美刻画得淋漓尽致。金凤钗作为富贵象征,与樱桃小口的明艳动人相互映衬,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尽显元曲通俗直白的女性审美风格。“秋水清,春山恨”,巧妙运用自然意象塑造人物。以秋水喻指眼眸澄澈明亮,春山暗指眉黛含愁,两种意象叠加,既展现出歌者清丽脱俗的外貌,又委婉暗示其身世飘零的哀怨。美景与愁绪交织,形成“乐景衬哀情”的艺术张力,引发读者无限遐想。“引青鸾玉箫声韵,莫不是另得东君一种春”,借助神话元素赞美歌者技艺。青鸾作为神话中的信使,东君象征春神,以这些富有浪漫色彩的意象烘托箫声的超凡脱俗。此句将歌者吹奏技艺比作得神相助,字里行间满是对其才华的惊叹与赞赏。“既不呵紫竹上重生玉笋”,以诙谐幽默的反问句式,突出歌者吹奏技艺之精湛。紫竹指代箫管材质,玉笋形容手指纤细修长,生动展现出歌者演奏时的优雅姿态与高超技巧,充分体现元曲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特色。“御食饱清茶漱口,锦衣穿翠袖梳头”,通过对饮食、服饰细节的描写,展现歌者优渥的物质生活。御食清茶、锦衣翠袖,精致的饮食与华贵的衣饰,暗示其依附权贵的生存境遇,为后文揭示社会现象埋下伏笔。“有几个省部交,朝廷友”,直白地交代歌者的社交圈子,点明其与朝廷官员往来密切。简单一句,道出歌者攀附权贵的现实,隐晦表达出对元代社会风气的批判之意。“樽席上玉盏金瓯,封却公男伯子侯”,将宴饮场景的奢华与功名富贵的获取并置。玉盏金瓯的精美器具,与公侯伯子的显赫爵位形成鲜明对比,辛辣讽刺歌者以技艺换取功名利禄的功利行为,深刻呼应元曲中常见的“讽世”主题。“也强如不识字烟波钓叟”,表面看似肯定现世的富贵生活,认为胜过烟波钓叟的清贫隐逸,实则暗藏对元代文人价值观念迷失的无奈与感慨。话语直白质朴,却蕴含着深沉复杂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上一篇:元·萨都剌《秋日池上》
下一篇:元·马钰《遇仙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