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雨忽开雾":昨夜的雨忽然驱散了雾气,
"凭高散旅愁":我登上高处,旅途的愁绪也随之消散。
"野烟啼翠鸟":野外的烟雾中传来翠鸟的啼鸣声,
"庭草卧青牛":庭院的青草上卧着一头青牛。
"怪石尖于剑":怪异的石头尖锐得像剑一样,
"长杉高过楼":高大的杉树比楼还要高。
"尚怀登绝顶":我心里还想着登上绝顶,
"东北望杭州":向东北方向眺望杭州。
元代诗人
张宪(1320~1373),元代诗人。字思廉,号玉笥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学诗于杨维桢,负才不羁,漫游四方。至京师,高谈阔论,大言天下事,众人全都惊其才而骇其狂。在京不遇,失意栖遑,还蛰居富春山。张士诚据吴中,曾招之为太尉府参谋,迁枢密院都事。明兴不仕,晚年寄食报国寺以终。其诗长于乐府体和歌行体,诗风主要受李贺影响,色彩浓烈,形象奇特。著有《玉笥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宿雨忽开雾,凭高散旅愁”,点明了时间和事件背景,昨夜的雨忽然驱散了雾气,诗人登上高处,旅途的愁绪也随之消散。“忽”字表现出雨停雾散的突然,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散旅愁”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展现出在开阔的视野中,诗人的心境得到了舒缓。颔联“野烟啼翠鸟,庭草卧青牛”,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自然画面。“野烟啼翠鸟”中,野外的烟雾缭绕,翠鸟在其中啼鸣,增添了画面的生机。“庭草卧青牛”则描绘了庭院的青草上卧着一头青牛,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颈联“怪石尖于剑,长杉高过楼”,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怪石和长杉的奇特与壮观。“怪石尖于剑”将怪石比作剑,形象地描绘出怪石的尖锐和陡峭。“长杉高过楼”则强调了杉树的高大,比楼还要高。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夸张描写,展现了永安寺周边景色的独特魅力。尾联“尚怀登绝顶,东北望杭州”,表达了诗人想要登上绝顶,眺望东北方向杭州的愿望。“尚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期待和向往,“东北望杭州”则明确了诗人的视线方向,暗示了诗人对杭州的关注和思念。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情感与景色相结合,使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之情。
上一篇:元·尹志平《点绛唇·学道难成》
下一篇:元·李道纯《沁园春 赠郑松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