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末术例从谀":世间各种低劣的学说总是习惯于阿谀奉承,
# 从谀:亦作“从臾”。奉承。从,通“怂”。,末术:不能治本的法术。
"邂逅淇南论有余":在淇水之南偶然相遇,与你畅谈深感收获颇丰。
"贾傅自怜多感慨":我像贾谊一样自怜身世,心中多感慨,
"东门何意泥孤虚":为何要在城东门纠结于孤虚之术。
# 孤虚:古代方术用语。即计日时,以十天干顺次与十二地支相配为一旬,所余的两地支称之为“孤”,与孤相对者为“虚”。古时常用以推算吉凶祸福及事之成败。,泥:拘泥、局限。,东门:复姓。
"雨连宾馆留三宿":阴雨连绵,在宾馆留宿了三晚,
"天遣幽怀为一抒":上天让我们借此机会一抒胸中郁结。
# 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天遣:上天指使。
"觉我胸中闻未有":感到你讲述的学问是我从未听闻的,
"九峰新说历家书":你提出的“九峰新说”堪称历法家的经典。
# 家书:家信。,九峰:借喻九疑山。按原诗注:“九峰一作一篇。”
元代文学家
王恽(1227~1304),元代文学家。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人。中统年间入仕,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卒赠翰林学士承旨,谥文定。王恽与王博文、王旭齐名,其各类诗体均有涉及。其诗受元好问影响极深,崇尚气骨风神,推崇唐诗气象,主张“温醇典雅”“平淡而又含蓄,雍容而不迫切”。其词清丽雅正,平易通达,风格接近苏轼、辛弃疾。清末况周颐《蕙风词话》称赞其词“清浑超逸,近两宋风格”。诗歌作品有《侠义行》《长庆行》《燕城书事》等。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整首诗围绕送姬仲实隐士北还展开,营造出一种真挚的情感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与送别时的不舍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贾傅自怜多感慨”运用贾谊的典故。“贾傅”典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谊是西汉政论家,少年得志却被贬长沙,最终郁郁而终,成为历代文人寄托才士不遇的代表。诗人以贾谊自比,表明自己对世事有诸多感慨,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暗示了自己与贾谊类似的心境。反衬:“东门何意泥孤虚”,“东门”所涉及的“孤虚”之学,是姬仲实所钻研的学问,但诗人却用“何意”表达出对世俗之人难以理解这种学问的疑惑。诗人深知姬仲实学问的价值,而世俗却对此漠视,这种反差进一步衬托了世俗对真正学问的忽视,同时也凸显出诗人与友人的惺惺相惜。
3. 分段赏析
首联“纷纷末术例从谀,邂逅淇南论有余”,诗人开篇感慨世间流行的末流之术大多是阿谀奉承之辈所为,幸运的是在淇南与姬仲实偶然相遇,且彼此之间有说不完的话题,为全诗奠定了对姬仲实赞赏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二人交流内容的描述。颔联“贾傅自怜多感慨,东门何意泥孤虚”,运用典故,以贾谊自怜感慨暗示姬仲实的才情与内心感慨,又以东门拘泥孤虚之术反衬姬仲实的与众不同,从侧面表达对姬仲实的认同与赞赏,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层次。颈联“雨连宾馆留三宿,天遣幽怀为一抒”,描绘了诗人与姬仲实因雨在宾馆共处三宿,仿佛是上天有意让他们借此机会抒发内心的幽怀,进一步体现出二人关系的融洽以及交流的深入,为尾联表达对姬仲实见解的钦佩做铺垫。尾联“觉我胸中闻未有,九峰新说历家书”,诗人直接表明姬仲实所讲的“九峰新说历家书”让自己大开眼界,闻所未闻,将对姬仲实的钦佩之情推向高潮,同时也流露出送别这样一位有独特见解友人的不舍,深化了诗歌主题。
下一篇:元·马钰《苏幕遮 看送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