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萍蓬、":可叹自己像浮萍和蓬草一样、
"此生无定":这一生漂泊没有定所,
"年年客里重九":年年都在异乡度过重阳节。
"南来北去风沙梦":南来北往的奔波就像风沙中的梦境,
"弹指已成白首":转眼间就已头发斑白。
"谁有酒":谁那里有酒呢。
"都唤起、":用酒把这满天的秋色都召唤出来、
"一天秋色开林薮":让山林间呈现出秋的景致。
"还开笑口":还是要开怀大笑。
"对满意青山":面对这称心的青山,
"多情黄菊":含情的黄菊,
"莫唱渭城柳":不要唱那抒发离别之情的《渭城曲》。
"龙钟态":我这衰老笨拙的样子,
"也向人前叉手":也在人前拱手行礼。
"思量难以持久":想来这样的日子难以长久维持。
"东涂西抹皆倾国":那些刻意修饰的人都像美女一样出众,
"只有效颦人丑":只有我这盲目模仿的人显得丑陋。
"嗟汝叟":可叹你这老头子啊。
"今误矣":如今错了啊,
"江亭好去藏衰朽":江边的亭子是个好去处,可以用来掩藏我这衰老的身躯。
"鸣鸡吠狗":听着鸡鸣狗叫。
"尽里社追随":尽情追随乡里的祭祀活动,
"何须更说":何必再提,
"鼻醋吸三斗":那些让人愤慨的事呢。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叹萍蓬、此生无定,年年客里重九”,用“萍蓬”比喻自己漂泊不定的人生,直接抒发了长期客居他乡的孤寂与无奈。“南来北去风沙梦,弹指已成白首”,寥寥数语,既写出了奔波的艰辛,又道尽时光飞逝、年华老去的感慨,语言质朴却饱含沧桑。“谁有酒”几句,笔锋稍转,以酒唤出秋色,在林薮、青山、黄菊这些秋日景物中寻求慰藉。“还开笑口”体现出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努力,而“莫唱渭城柳”则含蓄地表达了对离别之愁的回避,借“渭城柳”的典故,强化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下片“龙钟态,也向人前叉手”,描绘了自己衰老笨拙的模样,流露出对现实处境的清醒认知。“东涂西抹皆倾国,只有效颦人丑”,以“效颦”的典故自嘲,暗示了对世俗追求的厌倦与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嗟汝叟”几句,是作者对自己的感叹与劝勉,“江亭好去藏衰朽”明确表达了归隐的愿望。结尾“鸣鸡吠狗。尽里社追随”,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出对平凡安稳生活的向往,“何须更说,鼻醋吸三斗”则以幽默的口吻,进一步强化了摆脱世俗纷扰、安享晚年的决心。全词情感真挚,用典自然,语言平实却意蕴深厚,将漂泊之苦、衰老之叹与归隐之愿巧妙融合,极具感染力。
上一篇:元·韩奕《次坦庵韵》
下一篇:元·白朴《【双调】驻马听 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