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九首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译文
茂盛幽兰在窗下,依依垂柳在堂前。当初与你告别时,未讲此行很久远。出门万里客他乡,半道交朋结新欢。一见倾心似迷醉,未曾饮酒尽言谈。幽兰枯萎垂柳衰,背信之人违誓言。告诫世间青少年,相知未必心不变。你为情谊愿献身,他将你弃无情感。辞家早起备车马,准备远行去无终。请问前行欲何为?不经商也不当兵。听说有位田子泰,节义崇高称豪英。虽然此人久已死,乡里承袭其遗风。在世之时名誉高,死后美名传无穷。不学奔走逐名利,荣耀只在一生中。二月喜逢春时雨,春雪阵阵发东边。冬眠动物皆惊醒,草木润泽得舒展。轻快飞翔春燕归,双双入我屋里边。故巢依旧还存在,相伴相随把家还。你我自从分别来,门庭日渐荒草蔓。我心坚定不改变,君意未知将何如?登上高高百尺楼,清晰可见远四方。夜间云聚栖其内,白日鸟集作厅堂。远处山河尽在目,平原一片渺茫茫。古时热恋功名者,慷慨争逐在此场。一旦丧身离人世,结局一样葬北邙。墓边松柏被人伐,坟墓高低甚凄凉。无主墓基已毁坏,谁知魂魄在何方?生前名利实可贵,如此凄凉堪悲伤!东方有位隐居士,身上衣服常破烂。一月才吃九顿饭,十年总戴一顶冠。辛勤劳苦无人比,和悦面容乐贫寒。我欲前行访问他,清晨出户越河关。青松生长路两边,缭绕白云在檐间。知我特地前来意,取琴为我来轻弹。先弹凄怨别鹤操,又奏高洁曲孤鸾。我愿长留伴君住,从今直到岁暮寒。葱郁苍青山谷树,冬天夏日常如此。年年经历霜和雪,更变四时岂不知?已厌听闻世上语,交结新友去临淄。齐国稷下多谈士,指望他们解我疑。备好行装已数日,且同家属告别离。欲行又止心犹豫,还坐重新再三思。不怕此行道路远,担心谈士会相欺。万一相互不合意,永远为人所笑嗤。心内之情难尽诉,为君写下这歌诗。日暮长天无纤云,春风微送气温和。佳人喜爱清澄夜,到晓酒酣欢唱歌。歌罢凄然长叹息,此情此景感伤多。皎洁明月在云间,绿叶之中鲜艳花。虽有一时风景好,好景不长当奈何!少时健壮性刚烈,持剑只身去远游。谁讲此行游不远?我从张掖到幽州。饥食野菜学夷叔,口渴便喝易水流。不见心中知音者,但见古时荒墓丘。路边两座高坟墓,乃葬伯牙与庄周。贤士知音难再得,远游还想何所求?种植桑树在江边,指望三年叶可采。枝叶长出将茂盛,忽然遇到山河改。树枝树叶被摧折,树干树根浮大海。春蚕无叶不得食,无茧寒衣哪里来?不把根植在高原,如今后悔亦无奈!
赏析
1.
拟古,就是摹拟古诗之意。但事实上这组诗并无摹拟之迹,完全是诗人自抒怀抱。从内容来看,这组诗大多为忧国伤时、寄托感慨之作,其中多有托古讽今、隐晦曲折之辞。第一首诗采取拟人的手法,借对远行游子负约未归的怨恨,感慨世人结交不重信义,违背誓约,轻易初心。第二首诗托言远访高士田子泰的故乡,对高尚节义之士深表敬仰,对世间不顾节义而趋炎附势、争名逐利之人表示了厌恶。第三首诗以春燕返巢托兴,表现诗人不因贫穷而改变隐居的素志,同时也寓有对晋室为刘宋所取代而产生的愤慨。第四首诗写由登楼远眺而引起的感慨沉思。江山满目,茫茫无限,历史沧桑,古今之变,尤显人生一世,何其短暂!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追逐功名利禄的古人,早已身死魂灭,只剩下荒坟一片,实在可怜可伤。从而抒发了诗人不慕荣华富贵、坚持隐居守节的志向与情怀。第五首诗托言东方隐士,实则是诗人自咏,借以表示自己平生固穷守节的意志。第六首诗以谷中青松自喻,表现坚贞不渝的意志。尽管诗中流露出犹豫彷徨的矛盾复杂心理,但仍决意不为流言所惑,不受世俗之欺,所以写诗以明志。第七首诗以比兴手法,感叹欢娱夜短、韶华易逝的悲哀,表现了诗人自伤迟暮的情绪。第八首诗表现诗人少年时期的理想,壮年时期的情怀,抒发了知音难觅的愤激之情。第九首诗以桑树喻晋,晋恭帝为刘裕所立,犹如种桑长江边。恭帝之初立已操控在刘裕掌中,根基不牢自取灭亡。今日复何悔,诗人痛惜之情可见。总体而言,陶渊明的《拟古九首》写的都是在朝代、人世改变时的各种现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思量和反省。全诗感情低回缠绵,语言曲折宛转。这几首诗题为拟古,从中可看到《古诗十九首》、汉乐府、汉魏晋五言诗的痕迹,像第一首的简洁叙事方式、第二首的一问一答、第三首的以气象作兴比及物候作比,以及轻浅的词语、叠词等等。之所以用拟古作题,主要是时当晋宋易代,很多的感触及激荡的情绪,可以通过较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