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xiāng
·
·
féng
xuě
yùn
èr
shǒu

朝代:元作者:姚燧浏览量:3
jīng
xiàn
pǐn
jiē
jiā
cái
​​huán
chú
shì
gòng
huá
hèn
shā
xiàn
shān
shān
xià
méi
huā
shuí
zuì
shuāng
píng
zhào
shā
shuǐ
tīng
xuān
xíng
jiǎo
yáng
chūn
wèi
jūn
jiē
fēng
kān
kuā
jūn
xiāng
lín
jiā

译文

你在荆南任职时,官阶与品行都获擢升。刚结束前职便迎来新任命,世人都赞这份荣耀。最恼恨那岘山山下的道路,还有路边的梅花。曾记谁在那里醉饮双瓶酒,玉色的酒光映照着沙滩。你将在涂水之畔聆听任命的诏书。你宦游的足迹像阳春之气般蔓延,没有边际。你离去不必感叹异乡风土不同,值得称道。你的先祖与我的先祖,本是同乡邻里啊。

逐句剖析

"荆宪品皆加":你在荆南任职时,官阶与品行都获擢升。

"才罢还除世共华":刚结束前职便迎来新任命,世人都赞这份荣耀。

"恨杀岘山山下路":最恼恨那岘山山下的道路,

"梅花":还有路边的梅花。

"谁醉双瓶玉照沙":曾记谁在那里醉饮双瓶酒,玉色的酒光映照着沙滩。

"涂水听宣麻":你将在涂水之畔聆听任命的诏书。

"行脚阳春起未涯":你宦游的足迹像阳春之气般蔓延,没有边际。

"君去莫嗟风土异":你离去不必感叹异乡风土不同,

"堪夸":值得称道。

"君祖乡邻我祖家":你的先祖与我的先祖,本是同乡邻里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乡子·次冯雪崖韵二首》是元代姚燧创作的词。开篇夸赞友人在荆南任职政绩优异,刚离任便获新职,备受世人称羡,尽显荣耀。之后借岘山梅花与共饮场景,流露出离别之际对往昔相聚的眷恋与不舍。下阕点明友人赴宣城任职,祝愿其如“阳春”般广施德政。末句以同乡情谊宽慰友人,不必为异地风土担忧,情感真挚而温暖。全词既饱含对友人仕途的祝福,又借故交渊源消解离情,于质朴中见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章家、诗人

姚燧(1238~1313),元代文章家、诗人。字端甫,号牧庵,谥号文,河南洛阳人。早年从许衡受学,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姚燧诗、文、词、曲兼擅,尤以文章著名。他为文追求气脉贯通,形成纵横开阖、雄深雅健的文风,多记序之文和碑铭诏诰。其诗以古体见长,写景诗占多数。其散曲内容主要写男女风情,风格以风流蕴藉为主。主要作品有《夕佳亭》《云东楼》《水调歌头·岳阳寄定庵王万户》《水调歌头·守岁》等。著有《牧庵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荆宪品皆加。才罢还除世共华”开篇直写友人的仕途顺遂:在荆南(“荆宪”)任职时政绩突出,官阶得以提升;刚结束前职便获新任命,其荣耀为世人所共赞。“品皆加”“世共华”既肯定其才干,又暗含对其仕途光明的赞许,起笔便奠定积极基调。“恨杀岘山山下路,梅花。谁醉双瓶玉照沙”转入离别场景,“恨杀”一词看似浓烈,实则是对离别地点的怅惘,岘山脚下的道路与梅花,见证过昔日相聚;“谁醉双瓶玉照沙”则以共饮的画面,藏着对过往时光的留恋,离别之愁淡而有味。下阕:“涂水听宣麻。行脚阳春起未涯”“宣麻”指任命诏书,点出友人赴宣城(涂水为其附近水域)就职;“阳春”以和煦春光喻其德政,赞其行事如春风化雨,影响深远,既是对友人能力的认可,也含期许。“君去莫嗟风土异,堪夸。君祖乡邻我祖家”结句笔锋一转,以最质朴的情谊宽慰:不必感叹异乡风俗不同,值得称道的是,你我的祖辈本是同乡邻里。将离别升华为血脉与地域的联结,消解了漂泊感,以“同乡同源”的温暖底色,让送别少了悲戚,多了份笃定与亲切。全词以仕途赞起始,以乡情收束,于离别中见豁达,于平淡中藏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许谦《祝英台 次韵潘明之秋思》

下一篇:元·张可久《【越调】天净沙_书怀二首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