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màn
·
·
西
sòng
chūn

朝代:元作者:梁曾浏览量:3
wèn
huā
huā
wèi
shuí
luò
wèi
shuí
kāi
suàn
chūn
sān
fēn
bàn
suí
liú
shuǐ
bàn
chén
āi
rén
shēng
néng
huān
xiào
dàn
xiāng
féng
zūn
jiǔ
xiāng
cuī
qiān
tiān
chūn
cuì
rào
zhū
wéi
cǎi
yún
huí
shǒu
àn
gāo
tái
yān
shù
miǎo
yín
huái
怀
pīn
zuì
liú
chūn
liú
chūn
zhù
zuì
chūn
guī
西
lóu
bàn
lián
xié
guài
xián
chūn
yàn
què
fēi
lái
zhěn
qīng
lóu
hǎo
mèng
yòu
jiào
fēng
jīng
huí

译文

问花花不说话,为谁零落,为谁而开。就算有三分春色,一半已随水流去,一半化为尘埃。人生能有多少欢笑,故友相逢、举杯畅饮却莫推辞。繁花似锦把天地遮盖,整个春天翠围绿绕。回首高台烟树隔断昏暗一片。不见美人踪影令人更伤情怀。拚命畅饮挽留春光,却挽留不住,乘着酒醉春天又偷偷离开。西楼斜帘半卷夕阳映照,奇怪的是衔着花片仿佛把春带来,燕子飞回来。刚刚在枕上做着欢乐的美梦,却又让无情的风雨声破坏。

逐句剖析

"问花花不语":问花花不说话,

"为谁落":为谁零落,

"为谁开":为谁而开。

# 为谁开:“问花”三句:唐·温庭筠《惜春词》:“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又,唐·严恽《落花》诗:“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算春色三分":就算有三分春色,

"半随流水":一半已随水流去,

"半入尘埃":一半化为尘埃。

# 半入尘埃:“算春色”三句,化用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人生能几欢笑":人生能有多少欢笑,

"但相逢、":故友相逢、

"尊酒莫相催":举杯畅饮却莫推辞。

"千古幕天席地":繁花似锦把天地遮盖,

# 幕天席地:以天地为幕席,比喻高旷的意思。语出晋·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一春翠绕珠围":整个春天翠围绿绕。

# 翠绕珠围:形容豪华,又称珠围翠绕。马致远《一枝花·惜春曲》:“齐臻臻珠围翠绕,冷清清绿暗红疏。”

"彩云回首暗高台":回首高台烟树隔断昏暗一片。

# 彩云回首暗高台:暗用宋玉《高唐赋》所叙巫山高阳台云雨事。高台,即高阳台。

"烟树渺吟怀":不见美人踪影令人更伤情怀。

"拚一醉留春":拚命畅饮挽留春光,

"留春不住":却挽留不住,

"醉里春归":乘着酒醉春天又偷偷离开。

"西楼半帘斜日":西楼斜帘半卷夕阳映照,

"怪衔春、":奇怪的是衔着花片仿佛把春带来,

"燕子却飞来":燕子飞回来。

"一枕青楼好梦":刚刚在枕上做着欢乐的美梦,

# 青楼好梦:庾肩吾《春日观早朝》:“绣衣年少朝欲归,美人犹在青楼梦。”青楼,指妓女所居之处。

"又教风雨惊回":却又让无情的风雨声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花慢·西湖送春》是元代梁曾的词作,出自《词品》。上阕以诘问春花发端,接续描绘三分春色已尽的暮春之景,感慨人生欢聚时光短暂,劝诫莫因催促而辜负杯中酒兴;下阕则回溯西湖烟树朦胧的景致,以及醉酒挽留春光的种种情状。词末以青楼美梦被无情风雨惊醒收束全篇,余韵悠长。全词行文俊逸洒脱,笔势灵动多变,字句间虽未直白表露失望与伤感,然而“风雨惊梦”的细节,却巧妙地透露出词人好梦难成的惆怅心绪。这份怅惘,既饱含对春光匆匆消逝的深切叹惋,也暗含壮志难酬、抱负难展的无奈与喟叹,将惜春之情与身世之感交融得浑然天成,尽显含蓄蕴藉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梁曾:元代官吏

梁曾 (1242—1322)元燕人,字贡父。少好学。世祖时,以荐辟中书左三部会史。累知南阳府,使安南,其君遣遗爱奉表从曾入献方物。历淮安路总管,复使安南,还,进所与陈日焌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仁宗时,官至集贤侍讲学士,国有大政,必命曾与议之。晚年寓居淮南,日以书史自娱。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木兰花慢·西湖送春》由元代梁曾所作。大德元年(1297)至大德三年(1299)期间,作者出任杭州路总管之职,这首词便创作于这段任期之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木兰花慢·西湖送春》是一首西湖送春词。描写了西湖暮春的景色以及词人在春天即将离去时的感受,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惋惜,暗含了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无奈之情。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以风雨打破青楼好梦的景象,暗喻美好的事物易受外界干扰而消逝。风雨之景既写实,又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挫折,词人表面沉溺于享乐的梦境被打破,流露出内心深处无法排遣的愁绪与对理想抱负难以实现的无奈,景与情在此处达到高度统一 。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的诘问破空而来,直白质朴,先摹写发问动作,再铺陈疑问内容,看似率直的探询,实则暗含作者心中已然明晰的答案。此时春色渐残,十分春光仅余三分,而这残存的三分春色,亦将一半随波逐流,一半零落成尘。如此良辰美景,竟这般短暂易逝,恰似人生难得几回欢。故而当好友相聚时,作者决意举杯畅饮,不负当下。他愿以天地为幕、以地为席,于白昼纵酒狂欢,更有歌妓相伴劝酒,沉醉于春风之中。表面看来,作者问花无果、逢酒必醉,尽显放浪形骸之态,然而细加品味,字里行间仍隐约透出抱负难展的郁愤。毕竟残春、逝水、尘埃等意象交织,难免引人惆怅,即便“幕天席地”的豪饮、“翠绕珠围”的热闹,也难以真正驱散心中的愁绪。词的下阕以时间推移为线索,继续铺陈作者的心境。“彩云暗高台,烟树渺吟怀”,借彩云遮蔽高台、烟树模糊思绪的景象,巧妙暗示时光悄然流逝。作者触景生情,感伤春暮,只能借酒消愁,频频举杯。他声称拼却一醉只为挽留春光,可醉意朦胧间,春天却已悄然溜走。“醉里春归”四字,道尽美好时光如白驹过隙,不过一场宴饮,便已与春天作别。此刻夕阳西下,燕子纷纷归巢,而对当时的文人而言,白日有歌妓陪酒,夜晚有佳人伴眠乃是寻常之事。然而“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好梦被风雨无情打断,这一转折实则暗喻作者看似沉湎声色、自甘沉沦,内心深处却依然渴望有所建树、有所作为。倘若他真的甘愿堕落,大可在温柔乡中酣睡到天明,而“风雨惊回”的情节,既像是写实的场景描绘,也流露出作者内心深处对改变现状、实现抱负的隐秘期盼 。

4. 作品点评

梁曾的《木兰花慢·西湖送春》并未囿于传统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固有范式,而是另辟蹊径,以即景生情之笔,将景与情熔铸一炉。全词细腻勾勒出词人从竭力挽留春景到终觉无力回天的情感脉络,在情景交融间,尽显对春光流逝的怅惘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西湖送春词,格调俊雅,不让宋人手。

明杨慎《词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胡祗《摸鱼儿 玉簪 以上周泳先校大典紫山大全集本》

下一篇:元·杨维桢《香山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