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袖动香香不已":舞动的衣袖掀起阵阵香风,衣香体香久久不散,
# 不已:不断,不停。,香:香艳,指张云容。,动香:舞袖舞动,香气飘散。,罗袖:丝织品裁成的(舞衣)长袖。罗:质地松软、组织显椒眼纹的丝织品。
"红蕖袅袅秋烟里":纤细柔软的身姿亭亭玉立,像红莲摇曳在秋雾里。
# 秋烟:初秋的薄雾,取其透明。秋:指阴历七月。,袅袅:摇曳貌。一作“嫋嫋”。,红蕖:红莲,粉红色的荷花。这里比喻舞姿。蕖:芙蕖,荷花的别称。
"轻云岭上乍摇风":躯体和双臂缓缓舞动,像刚被风吹出山谷的轻薄云彩,
# 摇风:盘旋上升的风,即羊角风。,乍:突然。,轻云:轻薄的云彩,比喻舞姿。
"嫩柳池边初拂水":又像清风徐起时柔嫩的柳条,低拂池水将影儿映进水里。
# 初:刚开始。这里的初,与上句的乍都表现舞姿的灵巧、轻柔。,嫩柳:柔嫩的柳条,比喻舞姿。
唐代著名宫廷女性、音乐家、诗人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说。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舞诗。描绘了歌女张云容跳《霓裳羽衣舞》时的美妙姿态,以“红蕖”“轻云”“嫩柳”等作比,展现其舞姿的柔美、灵动与变幻,体现出杨贵妃在舞蹈、音乐、语言艺术上的深厚造诣,以及对舞蹈艺术细腻而生动的表现力。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中多处运用比喻,将张云容的舞姿比作“红蕖袅袅秋烟里”的红、“轻云岭上乍摇风”的轻云、“嫩柳池塘初拂水”的嫩柳,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其舞姿的柔美、轻盈与灵动。联想:全诗以物为审美对象展开联想,由舞者的姿态联想到红莲、轻云、嫩柳等形象,通过这些形象进一步描绘舞蹈之美,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动静结合:在描写舞蹈时,既有如“红蕖袅袅”“轻云乍摇”“嫩柳初拂”等动态描写,展现舞者的动作;又有“秋烟里”等静态环境描写,动静相衬,营造出优美的意境,突出舞蹈之美。
3. 分段赏析
“罗袖动香香不已”:首句以“罗袖”点明舞者服饰材质——绫罗广袖本就细软轻盈,“动”字如点睛之笔,既勾勒出舞袖翻飞的动态轨迹,又暗含肢体律动的节奏感。“香不已”三字堪称通感妙笔:视觉上的“罗袖动”与嗅觉上的“香风四溢”交织,仿佛让读者透过文字嗅到了宫人脂粉混合衣香的缥缈气息,而“不已”二字更将瞬间的感官体验延宕为持久的审美享受,既从侧面烘托出舞者动作的连贯性与感染力,又为全诗奠定了柔美馥郁的基调,可谓以简笔写尽舞姿神韵。“红蕖袅袅秋烟里”:此句以“红蕖”(红莲)为核心喻体,精准捕捉舞者亭亭玉立的静态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暗合舞者清雅脱俗的气质;“袅袅”二字叠用,既摹写花茎在风中摇曳的柔婉之态,又至舞者身段的婀娜轻盈,形成视觉上的通感联想。“秋烟”的意象尤为精妙:初秋的薄雾如烟似纱,为红莲笼罩一层朦胧滤镜,既弱化了色彩的浓艳感,又赋予画面以诗画般的留白意境,使舞者宛如从水墨画卷中走出的仙子,在虚实交织中尽显“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之美。“轻云岭上乍摇风”:诗人笔锋一转,以“轻云岭上”喻舞者静止时的姿态——云层聚于山巅,既显沉稳端庄,又含蓄势待发之意,暗合舞蹈中“亮相”的美学特征。“乍摇风”三字如石破天惊,一个“乍”字陡然打破静态,将舞者突然发力、裙摆飞扬的瞬间定格:原本静止的“云”被风骤然吹动,化作流动的弧线,既写出动作变换的爆发力,又通过“轻云”的质感传递出舞姿的飘逸灵动。此句以自然现象摹写舞蹈节奏,动静对比中见出舞者对韵律的精准把控。“嫩柳池边初拂水”:末句以“嫩柳”喻舞者的娇小灵动,“池边初拂水”则聚焦于手部动作的细节——长袖如柳丝般低垂,随舞姿轻扫地面,恰似春风初起时柳枝轻触水面,既写出动作的柔和细腻,又通过“拂水”的意象生发出涟漪般的动态联想。“嫩”字妙在凸显生命力:不同于老柳的苍劲,嫩柳的柔软与舞者的青春活力形成呼应;“初”字则暗含时间维度,仿佛捕捉到动作起始的刹那,将瞬间的轻盈姿态转化为永恒的诗意画面。四句连观,从袖动生香到柳丝拂水,诗人以层层递进的比喻,完成了对舞者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的全方位刻画,尽显舞蹈艺术的韵律之美与文字捕捉动态的独特魅力。
4. 作品点评
这首作品首句为总体概括,后三句皆以比喻手法,将“香不已”的抽象感受化为具体意象。全诗以物为审美载体展开联想,生动勾勒出张云容歌舞表演的动人图景。须知,描绘歌舞艺术本属难事,因灵动的肢体语言与韵律极难用文字定格,而杨贵妃此作却独具特色。史载杨贵妃“善歌舞,通晓音律”,诚哉斯言——唯有深谙乐舞精髓的内行,方能捕捉如此鲜活的艺术细节;唯有兼具诗才的创作者,才能以优美诗行传递真切感受,将瞬间的艺术魅力凝固为永恒的文字意象。
# 唐汝询云:读此知明皇宠妃,不独以色。
清王士祯《唐诗十集》壬集二二
# 杨贵妃精音律,故词取协调,被诸管弦,而句不求工。既言秋烟芙蕖,又言嫩柳初拂,物候亦失序,贵妃逸事夥矣,词则仅此一首,姑录于卷。
清俞陛云《唐词选释》
# 徐士俊云:“动”字、“不已”字,画出舞态矣。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一
# 评“罗袖动香香不已”句:“香不已”三字,得舞之神,看“动香”二字,便不是说香矣。妖甚!妖甚!又:女人看女人无情,非为聪明女子言也。我见犹怜,此岂男子语耶?悟此可读太真此诗。
明钟惺《名嫒诗归》卷十
# 诗不为佳,却字字形容舞态,出语波俏,亦足见其风致可喜。
清陆泵《历朝名嫒诗词》卷四
# 杨太真“阿那曲”。又名《鸡叫子》。按《词统》曰:“此赠善舞者张云容作。”用仄韵叶,与叶平韵者不同,《词谱》不收,应补。
近现代刘毓盘《词史》第二章
上一篇:唐·李咸用《物情》
下一篇:唐·李白《自代内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