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三月时":三月里田间小路上,
"柔桑多绿枝":柔嫩的桑树满是翠绿的枝条。
"携筐行采叶":罗敷提着筐子去采桑叶,
"日暮畏蚕饥":到了傍晚还担心蚕儿挨饿。
"君来驻车马":那位老爷驾车停住,
"相逢在桑下":和她在桑树下相遇。
"谩说同心言":他随口说着甜言蜜语,
"不是知音者":可罗敷知道他不是懂自己的人。
"君贵多辉光":老爷身份高贵光彩照人,
"妾贱无红妆":罗敷身份卑微没有华丽装扮。
"自信田间妇":她自信只是个田间农妇,
"难从天上郎":配不上那天上的贵公子。
"长安画楼宇":长安城里画栋雕梁的楼阁中,
"无限如花女":有无数如花似玉的女子。
"使君当早归":老爷您还是早点回去吧,
"莫共罗敷语":别再和罗敷搭话了。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后擢户部右侍郎,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他因作《上梁文》受牵连,被腰斩于市。高启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早年他与王行、徐贲、宋克等人比邻,常以诗酒唱和,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高启的诗歌题材丰富,主要分为社会动乱诗、咏史怀古诗、纪游酬赠诗、感怀诗四类。其诗风格自然浑成、清新古朴、沉雄伉健。诗文集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后人汇辑其作品为《高太史大全集》。
1. 分段赏析
“陌上三月时,柔桑多绿枝”点明时间是三月,地点在田间小路旁,柔嫩的桑树长满了翠绿的枝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携筐行采叶,日暮畏蚕饥”刻画了一位勤劳的采桑女形象,她提着筐去采摘桑叶,一直到日暮时分还在忙碌,只因为担心家中的蚕儿挨饿。这两句通过对环境和人物行动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采桑女的生活场景,为后文与使君的相遇做了铺垫,同时也体现出采桑女勤劳、质朴的品质。接着情节一转,“君来驻车马,相逢在桑下”,使君与采桑女在桑树下相遇,使君“谩说同心言”,而采桑女认为“不是知音者”,暗示两人身份思想差异巨大。随后采桑女直接表明态度,“君贵多辉光,妾贱无红妆”使君身份高贵,光彩照人,而自己身份卑微,没有华丽的妆容。这种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两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强调“自信田间妇,难从天上郎”,展现出她不慕权贵、自尊自爱的性格。最后采桑女进一步劝说使君,“长安画楼宇,无限如花女”她提醒使君,在繁华的长安城,有无数美丽的女子生活在华丽的楼宇之中。言外之意是使君身边不乏佳人相伴,不必在这里与自己纠缠。“使君当早归,莫共罗敷语”直接表明希望使君早日回去,不要再和自己说那些话。这里以“罗敷”自比,既展现出采桑女的自信,又体现出她对使君的拒绝态度坚决,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动摇,将采桑女刚烈、果敢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