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金不厌气佳哉":秦地金辉气象恢弘,
"紫盖黄旗此日开":紫盖黄旗今日昭彰帝王威仪。
"残雪已销鳷鹊观":鳷鹊观残雪消融,
"浮云不隐凤凰台":凤凰台浮云难掩巍峨。
"山如洛下层层出":山峦如雊山叠嶂绵延,
"江自巴中渺渺来":江水自巴蜀浩渺奔流。
"六代衣冠总尘土":六朝繁华终归尘土,
"幸逢昌运莫兴哀":幸逢盛世且莫伤怀。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后擢户部右侍郎,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他因作《上梁文》受牵连,被腰斩于市。高启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早年他与王行、徐贲、宋克等人比邻,常以诗酒唱和,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高启的诗歌题材丰富,主要分为社会动乱诗、咏史怀古诗、纪游酬赠诗、感怀诗四类。其诗风格自然浑成、清新古朴、沉雄伉健。诗文集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后人汇辑其作品为《高太史大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秦金不厌气佳哉”开篇,这里的“秦金”可能暗指秦地的繁华与富庶,而“不厌气佳哉”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由衷赞叹。接着,“紫盖黄旗此日开”一句,诗人以皇家气派的“紫盖黄旗”象征皇权的稳固与国家的昌盛,同时“此日开”三字也透露出一种庆典或盛世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庄重而热烈的基调。颔联中,“残雪已销鳷鹊观”一句,诗人以“残雪已销”描绘了冬去春来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而“鳷鹊观”作为古代著名的建筑,其存在不仅增强了诗句的历史厚重感,也暗示了都邑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底蕴。接着,“浮云不隐凤凰台”一句,诗人以“浮云不隐”表达了即使天空中有浮云遮蔽,也无法掩盖凤凰台的辉煌与高耸,进一步强调了都邑宫阙的壮丽与显赫。颈联中,诗人将笔触转向了自然景观的描绘。“山如洛下层层出”一句,以“洛下”为地名,借以形容山峦的层叠与连绵,展现了都邑周边山势的雄伟与壮观。而“江自巴中渺渺来”一句,则以“巴中”为地名,形容江水从远方迢迢而来,渺无边际,既描绘了江水的悠长与浩渺,也暗示了都邑与周边地区的紧密联系与相互依存。尾联中,诗人将笔触转向了历史的沉思与感慨。“六代衣冠总尘土”一句,诗人以“六代衣冠”代指六朝时期的繁华与显赫,但如今已成尘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慨与无奈。接着,“幸逢昌运莫兴哀”一句,诗人以“幸逢昌运”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赞美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同时以“莫兴哀”劝诫人们不要沉溺于过去的哀愁中,而是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积极面对未来。
下一篇:明·祝允明《杂题画景(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