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shí
jiǔ

朝代:明作者:刘基浏览量:3
fēng
gāo
chéng
yún
qīng
léi
yǐn
shēng
guò
zhī
lóng
chù
chí
cǎo
wàn
míng

译文

疾风驱使着骤雨瞬间洒落高城,乌云密布,雷声滚滚,大地仿佛都在震动。一会儿,那兴云作雨的龙挟着雷电乌云离去,池塘水满,青草滴翠,万蛙齐鸣。

逐句剖析

"风驱急雨洒高城":疾风驱使着骤雨瞬间洒落高城,

# 急雨:骤雨。,驱:驱使。

"云压轻雷殷地声":乌云密布,雷声滚滚,大地仿佛都在震动。

# 殷:震动,形容雷声大。,云:这里指乌云。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会儿,那兴云作雨的龙挟着雷电乌云离去,

"一池草色万蛙鸣":池塘水满,青草滴翠,万蛙齐鸣。

# 池:池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五月十九日大雨》是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刘基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以夏日骤雨为观照对象,前两句以夸张笔法渲染雷暴肆虐的磅礴气势,后两句则转写雨霁后的宁静生机,形成“暴烈—平和”的强烈对比。诗人通过“风雨雷电”与“草色蛙鸣”的意象并置,将自然界的骤雨循环升华为人生哲思,骤雨涤尘后,天地焕然新生;浮生经挫时,心灵愈显通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五月十九日大雨》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创作的七言绝句。夏日突发雷阵雨之时,乌云密布,暴雨倾盆,诗人抓住了夏天雷阵雨的特点,并由自然界的风雨想到了人生的哲理,创作出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景哲理诗。诗歌以夏日骤雨为观照对象,前联以“急”“驱”“压”等动态字眼摹写雷暴肆虐的磅礴气势,后联借“草色青”“万蛙鸣”的静谧景象象征劫后新生,形成视听层面的戏剧性反差。内容聚焦自然现象与人生境遇的隐喻关系——既描绘盛夏暴雨的物理特征,更通过“骤雨涤尘”暗喻困境磨砺、“雨后新生”象征精神涅槃,体现刘基作为政治家特有的观物视角:将自然界的骤雨循环升华为“挫折即成长”的生命哲思,在“天籁自鸣”的写实笔法中注入“理趣”,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即景悟道”的创作传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这首七绝写了大雨前后的景象。前两句风雨雷电,气象磅礴;后两句雨住风停,清新恬静,一前一后对比鲜明。诗人通过对自然风雨的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一定的人生哲理:风雨过后,景色会格外美丽;遇到挫折,战胜挫折后,会觉得人生更美丽。自然环境描写:前两句极力描述了大雨的气势。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景象,雷雨过后,草色更青,池塘水涨,蛙声一片。

3. 分段赏析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前两句以动态笔法勾勒暴雨骤至的磅礴气势。“驱”“急”“洒”三字层层递进,既写风卷乌云、雨势迅猛的物理动态,又暗喻自然伟力的不可抗性。“压”“殷”二字尤具表现力:“压”字既状黑云低垂之态,又暗示政治高压的隐喻;“殷”字以雷声轰鸣拟写社会动荡的震颤。诗人立于城楼视角,通过“风驱”“云压”的主客体互动,将自然界的暴雨与人生困境的压迫感融为一体,形成极具冲击力的视听张力场。“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后两句笔锋骤转,以静谧之景收束全篇。“不知“二字暗含对自然规律不可捉摸的哲学思考,“龙去处”的虚渺与“草色青”的实景形成虚实对照。诗人刻意选取“蛙鸣”这一微观意象,既延续前文雷霆万钧的声学脉络,又以声衬静凸显雨后空寂。池水漫涨与草色返青的细节,既符合自然规律,又象征着劫难后的生机复苏。末句“万蛙鸣“与前文“殷地声”构成听觉层面的辩证关系——前者是破坏性的雷霆轰鸣,后者是重建性的生命交响,暗合“破而后立”的辩证思维。

4. 作品点评

《五月十九日大雨》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创作的七言绝句。作品在七绝短小精悍的体式中,融合唐人写景的雄浑气魄与宋诗理趣的深刻思辨,以“天籁自鸣”的写实笔法,将政治家洞察世事的智慧与诗人敏感的审美体验相结合,开创了“即景悟道”的咏景哲理诗范式,在明代诗歌中独树一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基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雨,无疑又给人这样的启示: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维持的时间决不会长久;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应当勇敢顽强,难关终将过去。

现代李梦生《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 暗示了暴雨不终朝”的哲理,启发人们思考,遇到大困难时,再坚持一下。往往就可以闯过难关。

现代黄绍筠《中华古典诗歌吟味》

# 杜甫《白帝》诗写雨景:耵自帝城头云若电,白帝城下雨硒盆。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李贺《雁门太守行》写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刘基这两句诗摹写风云雷电,明显脱胎于杜甫、李贺,但更为集中。

近现代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王跂《落照》

下一篇:明·刘基《若石之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