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寒声集":灌木丛中传来寒冷时节特有的声响,仿佛这些声音都聚集在此处,
"丛筱静色深":一片竹林静谧的色泽浓郁幽深。
"冰霜岁聿暮":冰霜降临,一年的时光即将走到尽头,
"方昭君子心":正彰显出君子的心境。
"射干蔽豫章":射干这种草遮蔽了高大的豫章树,
"慨惜自古今":对此情景从古至今都令人感慨叹息。
"嶰谷失黄钟":嶰谷这个地方失去了能发出黄钟大吕般正声的竹管,
"大雅变正音":原本庄重高雅的雅乐也变了正声。
"为子酌大斗":我为你斟满大酒杯,
"为我调鸣琴":为我奏那鸣响的琴。
"仰偃草木间":在草木之间或仰卧或躺下,
"世道随浮沉":世间的道理和局势就如同这草木间的事物一样随着外界而起伏不定。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灌木寒声集,丛筱静色深。”开篇描绘了一幅秋冬萧瑟之景,寒声聚集于灌木丛中,竹林静谧深沉。“寒声”“静色”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渲染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定下基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现实的冷峻感受。第三、四句:“冰霜岁聿暮,方昭君子心。”随着冰霜降临,一年将尽,在这样的时节里,君子的本心才更加彰显。“岁聿暮”点明时间推移,“方昭”强调君子之心在艰难时世中的凸显,展现出一种坚守与高洁,与前面清冷的景象相呼应,体现出诗人在困境中对高尚品格的追求。第五、六句:“射干蔽豫章,慨惜自古今。”以射干遮蔽豫章树这一现象,感慨从古至今贤才常被小人遮蔽的社会现实。“射干”“豫章”皆为植物,这里借物喻人,表达诗人对人才埋没的痛惜之情,深化了诗歌批判现实的意味。第七、八句:“嶰谷失黄钟,大雅变正音。”嶰谷本是产能制黄钟大吕之竹的地方,如今却失去了象征正声的黄钟,高雅的音乐也变了味道。此句象征着社会上雅道沦丧、正声不再,诗人借音乐的变化暗喻世风的败坏,进一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与忧虑。第九、十句:“为子酌大斗,为我调鸣琴。”在感慨世风日下之后,诗人笔锋一转,说为你斟满酒,为我弹奏琴。这看似洒脱的行为,实则是诗人在无奈现实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方式,借酒与琴来排解内心的苦闷与愤懑。后两句:“仰偃草木间,世道随浮沉。”诗人描绘自己在草木间或仰卧或躺下的姿态,感慨世道就如同这草木间的万物一样起伏不定。“仰偃”表现出一种闲适又超脱的姿态,而“世道随浮沉”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和无奈,体现出诗人在历经世事变迁后复杂而又矛盾的心境。
上一篇:明·唐寅《咏怀诗》
下一篇:明·戚继光《望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