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荆榛逐荷夷":披荆斩棘去开辟荒芜之地驱逐荷兰侵略者,
# 荷夷:荷兰殖民者。,荆榛:丛生的荆棘。
"十年始克复先基":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战才收复了祖先的基业。
# 十年: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田横尚有三千客":就像田横当年还有三千门客追随他一样,
# 田横:田横本齐王,汉灭楚后,横和他的部下五百余人逃亡海岛,汉高祖招降,横以为耻,自杀身亡,他的部下闻讯,也全体自杀;这里作者自比田横,表示他和同他一道入台的三千部下是同患难、共生死的战友。
"茹苦间关不忍离":大家忍受着艰难困苦历尽艰险都不忍心离去。
# 离:离开,离队。,间关:道路险阻难行。,茹苦:吃苦。
明清之际民族英雄
郑成功(1624~1662),明末清初军事家。本名森,字明俨、大木,福建南安人。先中秀才,后入南京国子监读书。清兵入关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封御营中军都督,赐尚方剑,仪同驸马,明年再封为忠孝伯,人称“国姓爷”。1646年,力阻其父降清不果,移师南澳,继续抗清。1659年,其与张煌言合师北入长江,直抵南京,旋为清兵所败,退还厦门。1661年,进兵台湾,驱逐荷兰侵略军,次年收复全台,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推行屯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其诗风豪迈激昂,作品风格体现出坚定的抗清意志和收复失地的决心。有诗作《复台》《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暮春三月至虞山谒受之师同游剑门》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咏事诗。描绘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艰辛历程,歌颂了抗荷军民的顽强斗志与爱国情怀,同时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热爱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诗风豪迈悲壮,既具历史厚重感,又充满英雄主义气概。
2. 分段赏析
“开辟荆榛逐荷夷”:“开辟荆榛”描绘出台湾当时荒芜、未被开发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收复台湾过程中要克服重重困难。“逐荷夷”直接点明了斗争的对象是荷兰侵略者,一个“逐”字体现了坚决的驱逐态度和战斗精神,展现出诗人不畏强敌、捍卫国土的决心。“十年始克复先基”:“十年”突出了收复台湾所经历的时间之长,“始克”强调了成功的来之不易。“复先基”则表达了诗人对祖先土地的珍视和对恢复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田横尚有三千客”:运用田横的典故,田横是秦末汉初的义士,他与五百门客守义不辱。这里诗人以田横自比,表明自己像田横一样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气节。“三千客”则象征着跟随他的将士和民众,体现了他在收复台湾过程中得到了众人的支持和追随。“茹苦间关不忍离”:“茹苦间关”生动地描绘了大家在收复台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长途跋涉。“不忍离”则表达了将士们对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不舍之情,进一步强调了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