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iú

朝代:明作者:高启浏览量:3
ěr
niú
jiǎo
wān
huán
niú
wěi
gòng
niān
duǎn
cháng
biān
nán
lǒng
dōng
gāng
xiāng
zhú
xié
cǎo
yuǎn
niú
xíng
chí
niú
láo
niú
wéi
zhī
niú
shàng
chàng
niú
xià
zuò
guī
hái
xiàng
niú
biān
cháng
nián
niú
bǎi
yōu
dàn
kǒng
shū
mài
niú

译文

你的牛犄角弯曲成环,我的牛尾巴纤细毛又疏。都拿着短笛和长鞭。在南垄东冈赶着牛儿找草吃。太阳西下草远牛行迟,牛疲劳还是饥饿只有我知道。我骑在牛身上唱歌坐在牛身边玩耍,晚上回家还要靠在牛身旁躺一躺。整年放牛什么也不忧虑,只害怕卖掉这牛去交纳租子。

逐句剖析

"尔牛角弯环":你的牛犄角弯曲成环,

# 弯环:弯曲成环状。,尔:你”的意思。“尔”与下一句的“我”:牧童间彼此相称。

"我牛尾秃速":我的牛尾巴纤细毛又疏。

# 秃速:凋疏,此处是说牛尾细而毛稀。

"共拈短笛与长鞭":都拿着短笛和长鞭。

# 拈:用手指拿着。

"南陇东冈去相逐":在南垄东冈赶着牛儿找草吃。

# 冈:山脊、山岭。,陇:田埂。

"日斜草远牛行迟":太阳西下草远牛行迟,

# 迟:慢。

"牛劳牛饥唯我知":牛疲劳还是饥饿只有我知道。

"牛上唱歌牛下坐":我骑在牛身上唱歌坐在牛身边玩耍,

"夜归还向牛边卧":晚上回家还要靠在牛身旁躺一躺。

"长年牧牛百不忧":整年放牛什么也不忧虑,

"但恐输租卖我牛":只害怕卖掉这牛去交纳租子。

# 输租:交纳租子。,但恐:只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牧牛词》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仿乐府诗,通过描绘两牧童共同放牧、追逐嬉戏的喜悦及与牛相依相傍的情感,既展现了写实细腻、含蓄隽永的艺术特色,又在结尾隐含对苛税的不满,体现了平实中见新颖的构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后擢户部右侍郎,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他因作《上梁文》受牵连,被腰斩于市。高启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早年他与王行、徐贲、宋克等人比邻,常以诗酒唱和,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高启的诗歌题材丰富,主要分为社会动乱诗、咏史怀古诗、纪游酬赠诗、感怀诗四类。其诗风格自然浑成、清新古朴、沉雄伉健。诗文集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后人汇辑其作品为《高太史大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据高启自述:“我本东皋民,少年习耕锄。”(《京师尝吴粳》)。贫寒的出身,清苦的阅历,让他了解了农家耕作的辛劳,了解了农民身受封建剥削的痛苦,因此当他看到放牛的牧童牧牛时,便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牧牛词》是明代高启的仿乐府田园讽喻诗。全诗以牧童视角切入,前半白描铺陈牧牛之乐:通过“牛角弯环”“牛尾秃速”的童趣对话与“夜归牛边卧”的相依场景,勾勒人与牛的质朴羁绊;结尾“但恐输租卖我牛”陡转,撕破田园表象,直指苛税下农民“以牛为命”的生存困境。诗中“乐景哀情”的强烈反差与“牛—租税”的隐喻体系,既承袭乐府关注现实的传统,更将恬淡牧歌升华为元明民生苦难的深刻缩影,揭露封建剥削对农耕根基的摧折。

2. 写作手法

白描:以牧童俚俗对话入诗("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通过放牛细节("摇长鞭""赶牛找草吃""骑牛唱歌")展现原生态农家生活。对比:前八句铺陈"牧牛之乐"("短笛无腔信口吹""夜归还向牛边卧"),后两句陡转"牧牛之忧"("但恐输租卖我牛"),形成"欲抑先扬"的章法布局。

3. 分段赏析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勾勒出两头牛的不同特征,通过“弯环”与“秃速”的对比,生动展现了牛的形态差异,同时暗示了牧童对牛的熟悉与亲密。这两句语言质朴,却富有画面感,奠定了全诗自然亲切的基调。“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描绘了牧童们放牛时的场景。“共拈”二字体现了牧童间的合作与童趣,“南陇东冈”则点明了放牧的环境,空间开阔,自由灵动。“相逐”一词更添生动,表现出牧童与牛群在田野间嬉戏追逐的活泼画面。“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转入对牧牛生活的细节描写。“日斜”点明时间,“草远”暗示牛群已走远,而“牛行迟”则表现出牛的疲惫。“牛劳牛饥唯我知”一句,既体现了牧童对牛的细心观察与关怀,也暗含了牧童自身的辛劳与共情。“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进一步刻画牧童与牛的亲密关系。“牛上唱歌”展现了牧童的悠闲与快乐,“牛下坐”则表现了牧童与牛的朝夕相处。“夜归还向牛边卧”更显牧童生活的简单质朴,人与牛的情谊深厚,语言自然流畅,画面温馨动人。末句“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是全诗情感的升华。前句“百不忧”总结了牧童生活的无忧无虑,后句“但恐”笔锋一转,道出牧童内心深处的隐忧——害怕因交不起租税而失去牛。这一转折将诗歌的主题从单纯的田园牧歌提升到对底层人民生活困境的关注,语言含蓄却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作品的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耐人寻味。

现代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许金榜《历代山水田园诗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邾经《络纬》

下一篇:明·明沈定王《山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