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村人寂寂":水村的人们安静无声,
"迟日敞柴关":春日里敞开柴门。
"菜甲春初细":初春时菜苗长得细嫩,
"园丁雨后闲":园丁在雨后悠闲无事。
"沙边来白鸟":沙岸边飞来白色的鸟,
"柳外出青山":柳树外边露出青色的山峦。
"此地多幽意":这个地方充满清幽的意味,
"行歌薄暮还":唱着歌在傍晚时分返回。
明代文学家
谢榛(1495~1575),明代文学家。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早年苦学诗,西游彰德受到赵康王礼遇。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谢榛与李攀龙、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结诗社,并称“后七子”。其倡导取法盛唐,为诗以律绝见长。后遭王攀龙排斥,客游于秦、晋藩王间,颇受尊崇。他一生未仕,力主诗摹盛唐,诗风婉然唐音。著有《四溟山人集》《四溟诗话》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水村人寂寂,迟日敞柴关”,描绘春日水村的宁静氛围,“寂寂”二字生动地表现出水村的静谧,人们的生活安宁祥和。“迟日”点明春日,阳光温暖,诗人敞开柴门,迎接春日的气息,为全诗定下闲适的基调,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状态。颔联:聚焦园中的景象,“菜甲春初细”,细腻地描写出初春时菜苗刚刚生长,还很细嫩的状态,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园丁雨后闲”,则刻画了园丁在雨后无事可做,悠然闲适的形象,从侧面反映出田园生活的轻松惬意,同时也体现出春雨滋润后田园的宁静与和谐。颈联:“沙边来白鸟”,白鸟从沙边翩翩飞来,是动态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之美;“柳外出青山”,青山在柳树的外边若隐若现,是静态描写且为远景,展现出画面的层次感。这两句诗将田园景色描绘得清新自然,富有诗意。尾联:“此地多幽意”直接抒发诗人对这片田园的喜爱之情,这里充满了清幽宁静的意味。“行歌薄暮还”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一边唱着歌一边悠然返回的情景,进一步体现出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悠然自得,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给全诗营造出一种余韵悠长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