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时复唤春游":黄鹂时不时啼叫着呼唤人们去春游,
"陌上杨花漫不休":道路上杨花漫天飞舞不停歇。
"几向离筵摇落日":柳树多次在离别宴席旁于落日中摇曳,
"莫教长笛动清秋":不要让长笛吹奏出触动清秋的曲调。
"轻烟直接都门外":轻烟直直地飘向都城门外,
# 都门:国都之城门。
"细雨低临灞水头":细雨低低地笼罩着灞水岸边。
# 灞水:古滋水,唐以后称灞水,源出陕西兰田,西北经西安,过灞桥,入渭水。
"谩系王孙金络马":白白地把用金饰马络头装饰的贵族公子的马系在柳边,
# 络:缠绕、笼罩。,王孙: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
"萋萋绿草有人愁":那萋萋的绿草更惹动了人的愁绪。
# 萋萋:茂盛。
明代文学家
谢榛(1495~1575),明代文学家。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早年苦学诗,西游彰德受到赵康王礼遇。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谢榛与李攀龙、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结诗社,并称“后七子”。其倡导取法盛唐,为诗以律绝见长。后遭王攀龙排斥,客游于秦、晋藩王间,颇受尊崇。他一生未仕,力主诗摹盛唐,诗风婉然唐音。著有《四溟山人集》《四溟诗话》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黄鹂时复唤春游,陌上杨花漫不休”,以“黄鹂”“杨花”等意象点明春日之景,“时复唤”“漫不休”赋予景物动态感,生动展现出春天柳边生机勃勃却又略显缭乱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伤春的情感基调。从语言上看,炼字精准,“唤”“漫”等字使诗句灵动鲜活。颔联:“几向离筵摇落日,莫教长笛动清秋”,写柳在离筵旁于落日中摇曳,又设想不要让长笛吹奏出清秋之音。“离筵”点明柳常与离别相关,“摇落日”营造出凄凉氛围,“莫教”则委婉表达诗人对愁绪的抗拒,蕴含深沉的惜别与伤怀之情。颈联:“轻烟直接都门外,细雨低临灞水头”,从空间上着笔,“轻烟”“细雨”勾勒出都门外、灞水头柳边的朦胧之景,“直接”“低临”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进一步烘托出离别时的惆怅与不舍。尾联:“谩系王孙金络马,萋萋绿草有人愁”,“谩系”写出系马行为的徒劳,“萋萋绿草”表面写绿草茂盛,实则表达有人因柳、因离别而生的无尽愁绪,卒章显志,深化了主题。
上一篇:明·张羽《杂诗(三首)》
下一篇:明·戴良《送归安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