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名万里马将军":威名震慑万里如马将军再世,
"白首丹心天下闻":白发丹心天下皆知其忠烈。
"辽水旌旗余杀气":辽水边旌旗残留着未散的杀伐之气,
"泰山松柏已高坟":泰山松柏下已矗立起忠魂的坟茔。
"条侯自靖军中变":条侯周亚夫曾平定军中叛乱以自保,
# 军:一作“中州”。
"窦宪曾铭塞外勋":窦宪大将军的功勋铭刻在塞外石碑。
"独倚凌烟思将略":独自倚靠凌烟阁追思将帅韬略,
"暮天征雁下寒云":暮色中征雁掠过寒云向远方飞去。
1. 分段赏析
首句“威名万里马将军,白首丹心天下闻”以“威名万里”直述马将军的赫赫战功与声望,其“丹心”更以“白首”映衬,既赞其毕生忠勇,亦暗含岁月沧桑之感。“天下闻”三字将个人功业升华为时代传奇,开篇即奠定全诗对英雄的礼赞基调,同时为后文的功业消逝埋下伏笔。颔联“辽水旌旗余杀气,泰山松柏已高坟”以“辽水”与“泰山”的对比,形成强烈张力。“余杀气”三字将昔日战场肃杀之气凝固为历史余响,而“已高坟”则以冷峻笔触点破英雄身后寂寥。松柏掩映的高坟与飘摇的旌旗意象交织,既写实了历史名将的归宿,亦隐喻功业终将湮灭的宿命。颈联“条侯自靖军中变,窦宪曾铭塞外勋”连用周亚夫平定军变、窦宪勒石燕然两典,以“自靖”与“曾铭”凸显将领的智勇与功业。前者强调以德服众的治军之道,后者彰显开疆拓土的武勋,二典并举既拓展了历史纵深,亦暗含对不同类型将才的褒扬。典故运用自然贴切,使诗作兼具史笔的厚重与诗情的灵动。尾联“独倚凌烟思将略,暮天征雁下寒云”以“独倚凌烟”的孤寂身影收束全篇,凌烟阁本为功臣象征,诗人却以“思将略”三字道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实困境。末句“暮天征雁下寒云”以景结情,暮色苍茫中征雁掠过寒云,既呼应首联的“白首”意象,又以凄清之景深化了怀才不遇的悲慨,余韵悠长而意境全出。
上一篇:明·王磐《中吕·朝天子》
下一篇:明·张煌言《野人饷菊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