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ài
xià

朝代:明作者:谢榛浏览量:3
míng
mǎn
西
shān
jiāng
jūn
liè
huán
jiàn
fēng
huǒ
jiāo
lín
guān

译文

天色渐暗,西山上布满了暮色,将军的狩猎骑兵纷纷归来。隔着河流,能看见烽火燃起,骄横的敌寇在夜晚逼近了关隘。

逐句剖析

"暝色满西山":天色渐暗,西山上布满了暮色,

# 暝色:暮色,夜色。

"将军猎骑还":将军的狩猎骑兵纷纷归来。

# 猎骑:骑马行猎。

"隔河见烽火":隔着河流,能看见烽火燃起,

"骄虏夜临关":骄横的敌寇在夜晚逼近了关隘。

# 骄虏:骄横的胡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塞下曲》是明代诗人谢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描绘暮色笼罩西山,将军结束狩猎骑马归来的静谧场景;后两句笔锋一转,写隔河望见烽火燃起,原来是骄横的敌人趁夜逼近边关,瞬间将氛围从宁静推向紧张。全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勾勒出边塞由安转危的急剧变化,生动展现出边塞战事的突发性与严峻性,虽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

谢榛(1495~1575),明代文学家。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早年苦学诗,西游彰德受到赵康王礼遇。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谢榛与李攀龙、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结诗社,并称“后七子”。其倡导取法盛唐,为诗以律绝见长。后遭王攀龙排斥,客游于秦、晋藩王间,颇受尊崇。他一生未仕,力主诗摹盛唐,诗风婉然唐音。著有《四溟山人集》《四溟诗话》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暝色满西山,将军猎骑还”两句描绘出傍晚时分的场景。“暝色”点明时间,暮色笼罩西山,渲染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苍茫的氛围。“满”字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暮色铺天盖地的态势,将整个西山都浸染其中。紧接着,“将军猎骑还”,交代了人物与事件,将军率领着狩猎的骑兵归来,给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动态感,也暗示了将军日常的军事生活。“隔河见烽火,骄虏夜临关”两句陡然使气氛紧张起来。“隔河见烽火”,“隔河”表明距离,在这样的距离之外看到烽火燃起,说明情况紧急且事态严重。“烽火”作为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重要信号,瞬间打破了之前的宁静,将读者带入到紧张的战争氛围之中。“骄虏夜临关”则直接点明了危机的来源,“骄虏”一词带有对敌人的蔑视,又凸显出敌人的嚣张跋扈;“夜临关”说明敌人趁着夜色发动突袭,在黑夜的掩护下逼近边关,进一步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给人以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展现出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张献翼《杜鹃花漫兴》

下一篇:明·饶介《梦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