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èng
shǔ
gōng

朝代:明作者:唐寅浏览量:3
lián
huā
guān
dào
rén
shì
jūn
wáng
yàn
huī
huā
kāi
zhī
rén
nián
nián
dòu
绿
zhēng
fēi

译文

(宫妓)头戴莲花冠、身着道人衣,日日侍奉君王宴饮于紫微殿中。繁花不知故国之人逝,依旧年复一年争艳斗绿、攀比嫣红。

逐句剖析

"莲花冠子道人衣":(宫妓)头戴莲花冠、身着道人衣,

"日侍君王宴紫徽":日日侍奉君王宴饮于紫微殿中。

"花开不知人已去":繁花不知故国之人逝,

"年年斗绿与争绯":依旧年复一年争艳斗绿、攀比嫣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孟蜀宫妓图》是明代画家唐寅自题在一幅绢本设色画的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以“莲花冠子道人衣”起笔,勾勒出宫妓头戴莲花冠、身着道衣、侍奉君王的宫廷场景,暗含对明代社会风气的影射;后两句笔锋陡转,通过“花开不知人已去”的拟人化描写,将花柳的无知与历史的沧桑相对照,凸显荒淫统治的虚妄。又以“年年斗绿与争绯”的秾丽色彩意象,暗喻宫妓以色相争宠。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拟人手法,构筑了宫廷宴乐的浮华表象与历史兴亡的苍凉底色之间的张力,揭示了权势荣华终将湮灭、唯余自然循环不息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莲花冠子道人衣”此句以服饰为切入点,描绘宫妓头戴莲花冠、身着道衣的形象。“莲花冠”与“道人衣”看似雅致脱俗,实则暗含讽刺。据史料记载,前蜀后主王衍命宫妓穿戴道衣、莲花冠,以迎合其荒淫奢靡的宫廷生活。这种装扮表面上模仿道家清修,实则成为君王享乐的工具,形成强烈的表里反差。唐寅通过服饰细节的刻画,既点明历史背景,又隐晦揭露王衍以风雅之名行奢靡之实的荒诞行径。“日侍君王宴紫徽”,“紫徽”代指帝王宫殿,此句直述宫妓终日侍奉君王宴饮的场景。画面虽未直接描绘宴饮场面,但通过宫妓整妆待召的瞬间,暗示其沦为取悦君王的工具。诗中“日侍”二字凸显君王沉迷声色、荒废朝政的常态,与史载王衍“日寻花柳以侍酣宴”的记载相呼应。唐寅借此批判统治者纵欲误国,亦暗含对明代社会风气的影射。“花柳不知人已去”,此句以自然景物的永恒反衬人事的短暂。“花柳”象征宫廷繁华,却不知君王早已覆灭,仍在年复一年地盛开。唐寅通过拟人化手法,将花柳的无知与历史的沧桑相对照,凸显荒淫统治的虚妄。画面中宫妓的艳丽妆容与题诗的苍凉感慨形成张力,这种时空交错的笔法,深化了讽喻主题。“年年斗绿与争绯”,“斗绿争绯”既指自然界花柳竞艳,亦暗喻宫妓以色相争宠。唐寅以色彩的视觉冲突,隐喻宫廷内部的虚荣与倾轧,同时暗示这种争斗终将随王朝倾覆化为虚无。此句以双关修辞收束全诗,将画面细节与历史兴亡融为一体,达到“以丽景写哀情”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唐寅《一剪梅·红满苔阶绿满枝》

下一篇:明·刘泰《雪景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