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越陕郊":驱马越过陕州郊野,
# 车:一作马。
"北顾临大河":向北眺望,眼前是滔滔黄河。
"隔河望乡邑":隔着黄河遥望故乡,
"秋风水增波":秋风萧瑟,水面泛起层层波浪。
"西登咸阳途":向西踏上通往咸阳的路途,
"日暮忧思多":暮色降临,心中忧思繁多。
"傅岩既纡郁":傅岩地势曲折迂回,
"首山亦嵯峨":首山山势高峻巍峨。
#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操筑无昔老":如今再无像傅说那样操筑版筑的昔日贤老,
# 操筑:操版筑枪。
"采薇有遗歌":却仍有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遗世之歌。
"客游节回换":客居他乡,时节不断变换,
"人生知几何":人生又能有多少时光呢。
# 知:一作能。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感怀诗。通过秋日还京途中所见所思,流露出思乡心切、仕途忧虑与人生苦短的感伤,沉郁中透出刚健之气,情感真挚有力,意境高远。
2. 写作手法
用典:“傅岩既纡郁,首阳亦巍峨”二句,巧用傅说版筑典故,原典记载商王武丁举傅说于版筑之间而天下治;诗人借傅岩空寂无人的景象,暗喻当世贤才不遇、政道衰微之叹。铺垫:“西登咸阳途,日暮忧思多”二句,先以直陈忧思定调,后借乡关遥望、古迹凭吊层层递进,使思乡之痛与济世之愿自然交织,情感跌宕有致。对偶:“傅岩既纡郁,首阳亦巍峨”二句,采用工整的对仗形式,“傅岩”对“首阳”,“纡郁”对“巍峨”,通过两处古迹的并置对比,既展现地理空间的转换,又强化古今兴废的沧桑之感。
3. 分段赏析
“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这两句写诗人赶路的情形。“驱”“越”两个动作,体现出车马行进的匆忙,仿佛能让人看到车轮滚滚、行色匆匆的画面。诗人向北望去,眼前是浩浩荡荡的黄河,简单的描述交代了行进的路线和所处的环境,为后面的思乡之情做了场景铺垫。“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这两句紧承上句的“望”。诗人隔着黄河眺望故乡,秋天的风卷动着河水,掀起层层波浪。一个“望”字,写出了诗人伸长脖子、满心期待的样子,可眼前只有苍茫的河水和翻涌的波浪,故乡被阻隔在对岸,看不真切。秋风和水波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像是诗人内心起伏的愁绪,烘托出浓浓的思乡之情。“西登咸阳途,日暮忧思多”这两句点明时间和心情的变化。诗人向西朝着咸阳(代指长安)的方向前行,天色渐渐晚了,心中的忧虑也越来越多。“日暮”这个时间点,在古诗里常和思乡、愁绪联系在一起,傍晚时分天色变暗,人容易产生孤独、惆怅的感觉,这里自然地引出了诗人心中的各种愁思,成为全诗情感的一个转折点。“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这两句写诗人想起家乡的两座山。傅岩曲折幽深,首山高耸险峻,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两座山的形态。这两座山并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和历史人物有关联,为后面回忆古人做了引子,让诗句从单纯的写景过渡到对人事的感慨。“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这两句回忆历史人物。当年傅说在傅岩筑墙,后来成为贤相,可现在傅岩再也没有像傅说那样的人了;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留下《采薇歌》,如今首山也没有这样的高士了,只留下那首歌。诗人通过对古人的追念,既表达了对贤士、高人的仰慕,也隐隐透露出对现实中缺乏这样人才的感慨,这种感慨里包含着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安定的期望。“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这两句是诗人对自身经历的感慨。诗人常年在外漂泊,季节不断变换,时间不停流逝。想想人生短暂,不知道还有多少时光。这里诗人把思乡之情进一步拓展,从对故乡的思念延伸到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让情感更加深沉、悲凉,给人一种时光匆匆、人生易老的无奈感,也让全诗的情感基调更加厚重。
4. 作品点评
杜甫《观薛稷少保书画壁》有“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之赞,所指即薛稷《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诗中“京”实指长安,以咸阳代称;“陕西十里”乃陕县西十里长亭(古制五里短亭,十里长亭),此诗即薛稷自陕县西返长安途中所作。沈德潜评曰:“高浑超逸,火色俱融”,并引杜甫此语,谓其得名家推重实非偶然。
# 气壮语健,近乎晋魏。
明高棅《批点唐音》
# 古雅冲淡不可得。“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寄兴攸远,楚骚“洞庭波兮木叶下”句与此敌。
明凌登名《批点唐诗正声》
# 的的《选》体。
明凌登名《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唐人五言古,自有唐体。初唐古、律混淆,古诗每多杂用律体。惟薛稷《秋日还京陕西作》,声既尽纯,调复雄浑,可为唐古之宗。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此诗能从容于古法之中,而托意简远,自非拘拘模拟者所可及。《唐风定》:真气浑浑,莫寻其端。
《唐诗绪笺》
# 顺序荧纡,自全其雅。“傅岩”四句,唐人每作两句说尽,便得凌嚣,唯此不失古制。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
# 高浑超诣,火色俱融。少陵云:“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见重于哲匠,不偶然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上一篇:唐·李群玉《鸂鶒》
下一篇:唐·王维《奉寄韦太守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