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羽相呼暮沙曲":长着华美羽毛的㶉𫛶,在暮色笼罩的沙滩边相互呼唤,
# 锦羽:鲜艳华美的羽毛,代鸂鶒。
"波上双声戛哀玉":在水波上发出双声,好似敲击美玉般清脆哀婉。
# 戛哀玉:形容鸂鶒的叫声,像敲击玉片发出清脆动听的声音。戛,象声词。,双声:此指鸂鶒雌雄双飞呼唤之声。
"霞明川静极望中":在霞光明亮、河川平静中极目远望,
# 极望:望得很远。
"一时飞灭青山绿":㶉𫛶一瞬间飞着消失在青山绿树间。
# 飞灭:飞逝,消失。
晚唐诗人
李群玉(810?~862?),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举进士不第,后以布衣游长安,进诗于宣宗,授弘文馆校书郎,不久去职。李群玉为人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以吟咏自适,善吹笙,擅书法。其诗文辞遒丽,含思深婉,善写羁旅之情,亦有个别艳情之作。因久居湘沅,宗师屈原、宋玉,故其所作颇有湖湘民歌气息。代表作品有《题二妃庙》《黄陵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鸂鶒晚归时的优美姿态,通过对鸂鶒的听觉、视觉描写,营造出静谧秀美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鸂鶒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映衬:“霞明川静极望中,一时飞灭青山绿”,以明丽的云霞、平静的河流作为背景,描绘出开阔而静谧的画面。在这样的背景下,鸂鶒飞过渐渐消失,碧绿的青山映入眼帘。通过明霞、静川的背景来映衬鸂鶒飞翔远去的动态,使得鸂鶒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也营造出悠远宁静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宛如奏响一曲轻清悠扬的乐章,而后两句,则恰似展开一幅明朗净洁的画卷。“相呼”二字,堪称前两句的灵魂所在。正是那相互呼唤之声,紧紧揪住了诗人的听觉与视线。顺着声音寻觅,只见水边沙窝处,一对鸂鶒正欢快鸣叫。紧接着的第二句,便是从“相呼”二字衍生而来。在日暮的余晖里,它们彼此呼唤,原来是在邀约共飞。伴随着声声啼叫,双鸟于水波之上振翅而起,身后留下一连串如敲击玉磬般悦耳的声响。“双声”一词,巧妙地带出双飞的美妙姿态。三、四句所描绘的视觉景象,由“双声”自然过渡而来。这对发出玉磬般动听声音的鸟儿掠过水面,进入了更为开阔的视野之中。此时,云霞绚烂明丽,夕照下的水流格外静谧。在这水天交融的绮丽色彩里,双飞的鸂鶒身着“锦衣”,渐行渐远,转瞬便消失不见。若再定睛凝视,映入眼帘的唯有一片葱郁碧绿的青山。这两句虽纯粹以画笔般的笔触勾勒,但不妨想象,画外仍回荡着那如哀玉般的鸣啼声,只是随着鸟儿展翅高飞,鸣声也愈发轻微。诗人以“哀玉”喻指鸂鶒的啼鸣,又以明丽的云霞、宁静的川流为背景,衬托出鸂鶒的身姿,其间流露出对鸂鶒深深的喜爱。鸂鶒在空中从展翅飞翔直至消失,本应是一段较长的时间历程,然而诗人却偏用“一时”来极力形容其短暂,仿佛在埋怨它们消逝得太过迅速。在鸂鶒“飞灭”之后,诗人依旧目光凝视,久久不愿移开,直至飞灭之处清晰呈现出“青山绿”的景致,从而营造出一个令人悠然神往、沉醉不已的美妙境界。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虽未着过多笔墨,却精准攫取了神韵。
# 《鸂鶒》是一首歌咏水鸟鸂鶒的七古,一二句富于悠扬的乐曲美,三四句闪耀着夺目的国画美,读之令人神往那“霞明川静”的艺术意境。
不详德阳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雷康《唐代诗人300咏》
# 诗并无深意。然对景色和鸂鶒形象的描绘都有声有色,动静宜,而又浑然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详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毛毓松《鸟兽虫鱼诗大观》
上一篇:唐·李白《夜坐吟》
下一篇:唐·薛稷《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