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奉敕辞金阙":我过去奉皇帝命令辞别京城,
"西下巴川持使节":向西前往巴川担任使节。
"仙槎二月出龙河":二月乘船从龙河出发,
"万里春风掉晴雪":万里春风中江面翻涌如晴雪。
"吴江茫茫入杳冥":吴江茫茫延伸向远方,
# 冥:一作渺。
"棹歌初过蛾眉亭":船歌中初次经过蛾眉亭。
"锦袍不见李供奉":看不到身着锦袍的李供奉,
"白云遮断三山青":白云遮蔽了青山。
"烟芜涨绿知何地":烟雾弥漫的绿草之地不知是何处,
"白鸟双双没淮树":白鸟双双隐没在淮树中。
"片帆风满疾如飞":船帆满风疾飞,
"矫首惊看溯流去":抬头惊讶地看着逆流而去的景象。
"大孤小孤横雪波":大孤山、小孤山横卧在如雪的波涛上,
"匡庐五老青嵯峨":庐山五老峰青翠高峻。
"九江秀色叹奇绝":九江景色秀美奇绝,
"半空飞瀑悬银河":半空的飞瀑如同悬挂的银河。
"推篷竟日闲吟倚":整日推开船篷倚着闲吟,
"瞬息舟移洞庭水":转眼间船已到洞庭湖水。
"君山如黛压中流":君山如青黑色的黛眉压在江中间,
"十二烟鬟镜光里":仿佛女子十二发髻在镜光中。
"好山远自峨眉来":美好的山从远方的峨眉而来,
"潇湘练明天际开":潇湘如同白练在天际展开。
"疑峰九点落空翠":九座山峰如点落入空翠中,
"重华孤坟安在哉":重华的孤坟又在哪里呢?
"武昌地转多遗迹":到了武昌,此地多遗迹,
"隔岸鸟鸣瞻赤壁":隔岸鸟鸣中瞻望赤壁。
"烟焰旌旗魏武兵":仿佛看到曹操军队的烟焰旌旗,
"纶巾羽扇周郎策":周瑜手持纶巾羽扇施展计策。
"扶醉曾登黄鹤楼":曾醉酒登上黄鹤楼,
"汉阳城对鹦鹉洲":汉阳城正对着鹦鹉洲。
"即从鄂渚棹明月":即刻在明月下从鄂渚乘船,
"溯流直上窥荆州":逆流而上前往荆州。
"夷陵山势多重叠":夷陵山势重重叠叠,
"楚树蛮云远相接":楚地的树木与南方的云相连。
"欲向夔城入锦城":想要前往夔城进入锦城,
"还于巴峡穿巫峡":还要在巴峡穿过巫峡。
"神女峰前路欲迷":在神女峰前道路仿佛要让人迷路,
"瞿塘滟滪闻猿啼":瞿塘峡滟滪堆处听到猿啼。
"五溪越尽见雪岭":越过五溪见到雪岭,
"但见青天鸟道低":只看到青天之下狭窄的山路。
"万里桥西看立马":在万里桥西停下马,
"足迹经游半天下":回想足迹已游遍半个天下。
"愧无草檄拟相如":惭愧自己没有司马相如那样写檄文的才华,
"笑掷橐金轻陆贾":笑着抛开钱财,轻视像陆贾那样重财之人。
"今年诏许临丹丘":今年皇帝下诏允许我前往丹邱,
# 丘:一作邱。
"梦中往往惊羁愁":梦中常常被羁旅之愁惊醒。
"江山谁写入图画":是谁把江山写入图画?
"眼中历历如经游":眼中景色清晰如同亲身经历过。
"岸巾一览发长啸":掀起头巾览景并长啸,
"满襟爽气高堂秋":满襟的清爽之气如同高堂中的秋意。
明代学者、文学家、思想家
方孝孺(1357~1402),明代学者、文学家、思想家。字希直,又字希古,人称正学先生,宁海(今属浙江)人。建文帝召为侍讲学士,任《太祖实录》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京师后,他不肯为成祖起草登基诏书,慷慨就义。其学术醇正,文章纵横豪放,词锋锐厉,长于议论、叙事,风格介于苏轼、陈亮之间。主要作品有《蚊对》《指喻》《越巫》等。著有《逊志斋集》。
1. 分段赏析
“我昔奉敕辞金阙,西下巴川持使节。仙槎二月出龙河,万里春风掉晴雪”:开篇点明往昔受皇命离开京城,持节前往巴川的经历,“仙槎”将船比作仙人所乘之舟,增添奇幻色彩,“万里春风掉晴雪”生动描绘出二月江面在春风吹拂下浪花翻涌如晴雪的壮丽景象,奠定豪迈基调。“吴江茫茫入杳冥,棹歌初过蛾眉亭。锦袍不见李供奉,白云遮断三山青”:写船行吴江,江面茫茫延伸向远方,伴着棹歌经过蛾眉亭,触景生情,因不见身着锦袍的李白而感慨,以“白云遮断三山青”的苍茫景色,烘托出对这位诗仙的追思与历史的遥远感。“烟芜涨绿知何地,白鸟双双没淮树。片帆风满疾如飞,矫首惊看溯流去”:描绘旅途中烟雾弥漫、绿草繁茂,不知身在何处,白鸟隐没于淮树间,营造出迷茫氛围;转而写船帆满风疾驰,抬头看水流溯向远方,展现出行旅的动态与诗人的惊觉。“大孤小孤横雪波,匡庐五老青嵯峨。九江秀色叹奇绝,半空飞瀑悬银河”:聚焦大孤山、小孤山横卧于如雪波涛之上,庐山五老峰青翠高峻,极言九江景色奇绝,将半空飞瀑比作银河悬挂,以夸张手法凸显自然的壮美与磅礴气势。“推篷竟日闲吟倚,瞬息舟移洞庭水。君山如黛压中流,十二烟鬟镜光里”:写诗人整日推开船篷倚船闲吟,不经意间已至洞庭,以“君山如黛”“十二烟鬟镜光里”的比喻,将君山比作青黑黛眉与女子发髻,在湖光映照下尽显柔美秀丽,富有诗意。“好山远自峨眉来,潇湘练明天际开。疑峰九点落空翠,重华孤坟安在哉?”:从峨眉到潇湘,诗人将山水相连,潇湘如白练在天际展开;“疑峰九点落空翠”化用李贺诗意,随后发出对舜帝(重华)孤坟何在的疑问,将自然山水与历史传说勾连,增添历史厚重感与哲学思考。“武昌地转多遗迹,隔岸鸟鸣瞻赤壁。烟焰旌旗魏武兵,纶巾羽扇周郎策”:行至武昌,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隔岸鸟鸣中,想象当年曹操军队旌旗蔽日、烟火弥漫,周瑜手持纶巾羽扇施展妙计的战争场景,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扶醉曾登黄鹤楼,汉阳城对鹦鹉洲。即从鄂渚棹明月,溯流直上窥荆州”:描绘醉酒登黄鹤楼,远眺汉阳城与鹦鹉洲,月夜从鄂渚乘船逆流前往荆州,展现出一种洒脱不羁的行旅意趣与对胜景的追寻。“夷陵山势多重叠,楚树蛮云远相接。欲向夔城入锦城,还于巴峡穿巫峡”:描述夷陵山势层叠,楚地树木与南方云雾相连,诗人计划前往夔城、锦城,需穿越巴峡、巫峡,凸显山川连绵与行旅的艰辛漫长。“神女峰前路欲迷,瞿塘滟滪闻猿啼。五溪越尽见雪岭,但见青天鸟道低”:写途经神女峰时道路仿佛令人迷失,在瞿塘峡滟滪堆听到猿啼,穿越五溪后见到雪岭,只看到青天之下狭窄的山路,以猿啼、雪岭、鸟道等意象,渲染出环境的神秘、险峻与孤寂。“万里桥西看立马,足迹经游半天下。愧无草檄拟相如,笑掷橐金轻陆贾”:在万里桥西停马,诗人感慨自己足迹已遍布大半个天下,自愧没有司马相如写檄文的才华,又以“笑掷橐金轻陆贾”展现出对钱财的轻视与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今年诏许临丹丘,梦中往往惊羁愁。江山谁写入图画?眼中历历如经游”:回到现实,写今年获诏前往丹邱,梦中却常被羁旅之愁惊醒;看到眼前的《江山万里图》,画中景色清晰如亲身游历,巧妙地将现实与画作、梦境相融合。“岸巾一览发长啸,满襟爽气高堂秋”:诗人掀起头巾览景并长啸,满襟清爽之气如同高堂中的秋意,以豪放的动作和感受作结,尽显其豪迈洒脱、超然物外的心境,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