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shān
rén
guī
xīn
luó

朝代:唐作者:尚颜浏览量:1
hào
miǎo
xíng
yáng
fān
dàn
xìn
fēng
yún
shān
guò
hǎi
bàn
xiāng
shù
zhōu
zhōng
dìng
yáo
tiān
chū
shā
píng
yuǎn
àn
qióng
xīn
chù
shǔ
xiá
dōng

译文

苍茫海路浩渺无垠,你扬帆启航,只管乘风而行。云雾缭绕的山峦已掠过半程,故乡的树影竟已映入舟中。待到风平浪静,遥遥天际显露,沙岸平阔,远方的陆地终现形。这颗离别的心该寄往何处,极目远眺,唯有晨霞染红东方的天空。

逐句剖析

"浩渺行无极":苍茫海路浩渺无垠,

# 无极:听凭,任由。,浩渺:广阔无边貌。

"扬帆但信风":你扬帆启航,只管乘风而行。

# 信:听凭,任由。

"云山过海半":云雾缭绕的山峦已掠过半程,

# 海半:犹言半海,海中间。半:一作畔。

"乡树入舟中":故乡的树影竟已映入舟中。

# 乡树:家乡的林木。

"波定遥天出":待到风平浪静,遥遥天际显露,

"沙平远岸穷":沙岸平阔,远方的陆地终现形。

# 穷:完、尽。一作蒙。

"离心寄何处":这颗离别的心该寄往何处,

# 离心:离别时的心情,兼指别后怀念之情。

"目击曙霞东":极目远眺,唯有晨霞染红东方的天空。

# 曙霞东:指太阳升起的东方。新罗在唐朝领土的东北方向。曙霞:曙光和朝霞。,击:一作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朴山人归新罗》是唐代诗僧尚颜创作的五言律诗,为赠别友人之作。一作马戴诗。此诗首联“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描绘出大海的浩渺广阔、无边无际,帆船在海上航行,只须顺着阵阵顺风,展现出大海的壮阔与航行的悠然。颔联“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写船只在海上航行,越过一半的海路,远处的云山若隐若现,而故乡的树木仿佛也映入了舟中,含蓄地表达了朴山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诗人对友人的关切。颈联“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展现出波浪平静时,遥远的天空清晰地浮现出来,沙滩平坦,远处的岸边似乎已到尽头,进一步勾勒出海上视野的辽阔与景物的苍茫。尾联“离心寄何处,目断曙霞东”,诗人直抒胸臆,将离别的心情寄托在何处呢?只能望断东方的曙霞,表达出对友人离去的深深不舍与无限牵挂。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上航行的景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壮阔的画面中蕴含着真挚的离情别绪,语言质朴自然,情感深沉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诗僧

尚颜(?~?),唐代诗僧。俗姓薛,字茂圣,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宣宗大中间,作诗送陆肱赴试。僖宗乾符间,依附于徐州节度使薛能,后住荆州十余年。昭宗景福间入京,光化间又为文章供奉。其诗师法贾岛,尚苦吟,长于五律,诗境清寂,多抒出世之情。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谓其诗“不入声相,直以清寂境构成”,当时人认为其诗“功妙旨深”。代表诗作有《峡中酬荆南郑准》等。今传《尚颜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描绘了友人朴山人从唐朝乘船返回新罗途中的海上景象,营造了辽阔苍茫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离别之情与牵挂之意。

2. 分段赏析

首联“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开篇即勾勒出辽阔无垠的海面图景。“浩渺行无极”以“浩渺”形容大海的广阔,“无极”强化了空间的无边无际,既点出友人归途的遥远与未知,也暗含离别后相见难期的怅惘。“扬帆但信风”则描绘帆船随风而行的悠然姿态,“但信风”三字既写出航海时对自然风力的依赖,也隐含对友人旅途顺遂的祈愿——前路虽茫茫,却可随遇而安。此处以壮阔之景起笔,奠定了全诗既豪迈又略带苍凉的基调。颔联“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对友人归途情景的想象。“云山过海半”写船只行驶至大海中央,远处的云山已越过一半,暗示航程已过半,归家渐近;“乡树入舟中”则是虚写,想象友人在舟中望见家乡的树木仿佛映入船内,既表现出归心似箭的心理,又暗含对故土的眷恋。“入”字生动贴切,将抽象的思乡之情具象化,仿佛家乡的景物已随归舟而行,虚实结合中见出诗人对友人心理的细腻体会。颈联“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进一步渲染旅途的孤寂与辽阔。“波定遥天出”写海面平静时,遥远的天空清晰浮现,海天相接,尽显空旷;“沙平远岸穷”则描绘沙滩平坦,远岸在视野中逐渐消失,暗示船只远离陆地,驶向更浩瀚的海域。“定”与“平”二字营造出静谧的氛围,与首联的“浩渺”相呼应,却在寂静中透出一丝孤独——友人越行越远,离别的愁绪也随海天的辽阔而蔓延。尾联“离心寄何处,目断曙霞东”直抒胸臆,以问句收束情感。“离心寄何处”直言离别之情无所寄托,将前文的写景转为抒情,点明主题;“目断曙霞东”则以景结情,诗人目送友人东去,直至目光被东方的曙霞阻断,“曙霞东”既指向新罗的方向(新罗位于唐王朝东部海域),又以绚烂的霞光象征友人归途的希望,同时“目断”二字写尽凝望之久、不舍之深。此处情景交融,余韵悠长,将离别的怅惘与对友人的祝福融入海天曙色之中,含蓄而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中《鸂鶒》

下一篇:唐·李康成《玉华仙子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