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非吾土":春草生长的地方不是我的故乡,
"春宵还自悲":在这春天的夜晚还是独自悲伤。
"庭虚风稍静":庭院空旷,风渐渐平静下来,
"帘卷月何迟":卷起帘子,月亮怎么来得这么迟。
"久病儿知药":久病在身,儿子熟知用药,
"长吟妻解诗":我常吟诗抒怀,妻子能理解诗意。
"他年学耕稼":将来有一年我要学习耕种庄稼,
"肯负鹿门期":怎会辜负去鹿门隐居的约定。
明代文学家
谢榛(1495~1575),明代文学家。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早年苦学诗,西游彰德受到赵康王礼遇。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谢榛与李攀龙、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结诗社,并称“后七子”。其倡导取法盛唐,为诗以律绝见长。后遭王攀龙排斥,客游于秦、晋藩王间,颇受尊崇。他一生未仕,力主诗摹盛唐,诗风婉然唐音。著有《四溟山人集》《四溟诗话》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春草非吾土,春宵还自悲”,开门见山,以“春草”起兴,化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之意,点明自己身处异乡,望着春草,在这春夜之中不禁悲从中来。“还自悲”三字,强调这份悲伤的自然而然与难以抑制,奠定了全诗沉郁的情感基调。颔联:“庭虚风稍静,帘卷月何迟”,描绘了庭院中的景象。庭中虚空,风渐渐平静下来,诗人卷起帘子,盼望明月出现,却觉得月亮迟迟不来。“庭虚”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风稍静”更添静谧之感,而“月何迟”则巧妙地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期盼之情融入对月的等待中,以景衬情,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此时的惆怅。颈联:“久病儿知药,长吟妻解诗”,颈联从写景转为写人,通过细腻的家庭生活细节展现家人间的深厚情感。诗人久病在身,儿子熟知用药,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关心与照顾;诗人长久吟诗,妻子能够理解诗意,表明妻子对诗人精神世界的理解。这两句诗于平淡中见真情,为沉郁的诗境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尾联:“他年学耕稼,肯负鹿门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鹿门”指代隐居之地,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学习耕稼之事,前往鹿门归隐,不辜负自己的归隐之愿。此联直抒胸臆,在前面的思乡之悲与家庭温情的铺垫下,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出诗人对宁静、超脱生活的追求。
上一篇:明·祝允明《法驾》
下一篇:明·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