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jiāng
hóng
·
·
cuì
zhú
sòng
yáng
chūn

朝代:明作者:张宁浏览量:3
qīng
shāng
rén
bié
hòu
yuán
xiǎng
cuì
zhú
fēng
cǎi
jiù
yóu
chù
sān
jìng
西
fēng
qiū
gòng
lǎo
mǎn
tíng
shū
chūn
dōu
guò
kàn
cāng
tái
bái
shí
huáng
hūn
chóu
shù
shān
pàn
shuǐ
jiā
kōng
diē
cuō
tàn
luán
míng
fèng
guī
lái
chí
lěng
dàn
guò
西
jiàn
cǎo
fān
zuò
jiāng
dōng
shù
qiě
liú
guǎn
hòu
bīng
chóng
xiāng

译文

一曲清商曲调终了,离别后、故园已历经多少寒暑。遥想当年翠竹、碧梧掩映下的风采,旧日同游的踪迹今在何处。庭院小径的西风与秋菊一同老去,满地疏落的雨滴送走了整个春天。看那苍苔、爬满白石,转眼又是黄昏时分,愁绪如潮水般涌来。峄山南麓的阳坡,淇水畔的幽径。错失的良辰美景,终究化作徒劳的蹉跎。可叹那舞动的鸾鸟与凤凰,归来的脚步为何如此迟缓。心境冷淡如西涧边的野草,前途凄迷恍若江东的枯树。且暂且留下这素雅的管乐器、静候冰蚕丝弦的共鸣,期待重逢时再奏和鸣。

逐句剖析

"一曲清商":一曲清商曲调终了,

# 清商:商声,古代五音之一。古谓其调凄清悲凉,故称。

"人别后、":离别后、

"故园几度":故园已历经多少寒暑。

"想翠竹、":遥想当年翠竹、

"碧梧风采":碧梧掩映下的风采,

"旧游何处":旧日同游的踪迹今在何处。

"三径西风秋共老":庭院小径的西风与秋菊一同老去,

# 三径:西汉蒋诩隐居故里,庭中辟三径,闭门谢客,唯与高逸之士求仲、羊仲来往。

"满庭疏雨春都过":满地疏落的雨滴送走了整个春天。

"看苍苔、":看那苍苔、

"白石易黄昏":爬满白石,转眼又是黄昏时分,

"愁无数":愁绪如潮水般涌来。

"峄山畔":峄山南麓的阳坡,

# 峄山:古称“邹峄山”、“邾峄山”。在山东省邹城市东南。主峰五华峰,海拔555米。山多奇峰怪石,陡峭峻拔,岩洞幽深,风景优美。秦始皇曾登此山,命李斯刻石记功,世称“峄山石刻”。还有白云洞、居龙洞、玉帝洞、朝天泉等名胜。

"淇水路":淇水畔的幽径。

# 淇水路:一作“淇泉路”。淇泉:“淇水”与“泉源”的合称。典出《诗经·卫风·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淇水在右,泉源在左。”所指地域应同“淇奥(yù,水岸弯曲处)”、“淇园”,中国古代著名产竹基地。据考证,《诗经·邶风·泉水》中的“泉水”、“肥泉”和“泉源”指的是同一条河,今称“折胫河”。

"误佳期":错失的良辰美景,

"空跌蹉":终究化作徒劳的蹉跎。

"叹舞鸾鸣凤":可叹那舞动的鸾鸟与凤凰,

# 鸾鸣凤:鸾鸟与凤凰,比喻贤俊之士。

"归来迟莫":归来的脚步为何如此迟缓。

"冷淡过如西涧草":心境冷淡如西涧边的野草,

"凄迷番作江东树":前途凄迷恍若江东的枯树。

# 江东:古时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区,也泛指长江下游地区。,番作:更换为。,凄迷:景物凄凉迷茫,也形容悲伤怅惘。

"且留取、":且暂且留下这素雅的管乐器、

"素管候冰丝":静候冰蚕丝弦的共鸣,

# 冰丝:指冰蚕所吐的丝。常用作蚕丝的美称。此指琴弦。,素管:指管乐器。亦泛指乐器。

"重相和":期待重逢时再奏和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是明代张宁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在清商曲中追忆人别后故园的种种景象,借翠竹、碧梧怀想旧游之地,通过描绘三径西风、满庭疏雨、苍苔白石等景致,渲染出浓浓的愁绪;下片以“峄山阳,淇水路”起兴,抒发佳期延误、时光蹉跎的感慨,将自身境遇比作西涧草、江东树,尽显冷淡凄迷,最后以“素管候冰丝,重相和”表达对与友人重逢和乐的期盼。全词借景抒情,情感细腻婉转,通过对离别愁绪与故园思念的表达,展现出送别情境下的复杂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

张宁(1426~1496),明代文学家。字靖之,号方洲,海盐(今属浙江)人。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天顺中出使朝鲜,被提拔为都给事中。成化初年,调任汀州知府。其直言敢谏,被称为“景泰、天顺间,为谏官第一”。张宁为文磊落有气,言论伟正。其作诗纵意驰骋、直抒胸臆,堪称能手。亦善画,工人物山水。著有《方洲集》《方洲杂言》《奉使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全词围绕送别与思友主题,情感深沉真挚,意境悠远绵长,弥漫着迷茫幽渺的韵味。

2. 分段赏析

“一曲清商,人别后,故园几度”三句开篇点题,以清商曲起兴,点明与友人分别后的时间跨度,“故园几度”暗含时光流逝之感,奠定了整首词的怀旧基调,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想翠竹、碧梧风采,旧游何处”两句,通过对翠竹、碧梧这两种清雅植物的怀想,勾起对往昔旧游之地的追忆。“想”字直接表明这是作者的想象,“旧游何处”以疑问句式,更添了几分迷茫与怅惘,将对过往的思念之情生动地展现出来。“三径西风秋共老,满庭疏雨春都过”两句对仗工整,描绘了春秋时节的景象。“三径西风”勾勒出秋天萧瑟的氛围,“秋共老”暗示时光催人老;“满庭疏雨”渲染出春天的寂寥,“春都过”表示美好的春光已逝。此二句借春秋不同季节的景色,表达了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看苍苔、白石易黄昏,愁无数”两句,从春秋之景聚焦到黄昏时分庭院中的苍苔、白石。“易黄昏”强调时光匆匆,在暮色中,作者面对这些景物,心中愁绪万千。“愁无数”直白地抒发了内心难以排遣的忧愁,使愁情具象化。“峄山阳,淇水路”两句,化用典故,“峄山阳”是产梧桐之地,“淇水路”是产竹之处,此处借这两个地方指代翠竹碧梧的生长之地,既呼应词题,又为下文情感的进一步抒发做铺垫。“误佳期,空跌蹉”两句,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对佳期延误、时光虚度的遗憾。“误”和“空”两个字,将那种无奈与悔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作者对过往未能珍惜时光或实现愿望的惋惜。“叹舞鸾鸣凤,归来迟莫”两句,以舞鸾鸣凤自比或喻友人,“叹”字饱含深沉的感慨,“归来迟莫”叹息归期遥遥,流露出对自身或友人境遇的无奈与愁思,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惆怅。“冷淡过如西涧草,凄迷番作江东树”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身的境遇比作西涧草般冷淡,又似江东树般凄迷,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把情感的悲戚推向高潮。“且留取、素管候冰丝,重相和”两句,笔锋一转,“且留取”表达暂且留存的态度,“素管”“冰丝”指代乐器,“重相和”表明作者期待与友人重逢后,能够一同吹奏乐器,和谐共鸣。在愁绪之中又透露出对未来重逢的希望,使整首词在情感上有了一丝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李先芳《一斋》

下一篇:明·王祎《兰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