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泉路月为家":遥远的黄泉路上,只有明月当作栖身的家,
"寂寂春风梦碧纱":清冷的春风里,(逝者)只在碧纱帐的梦境中隐约出现。
"自是空思肠断处":从来都是空自思念那让人肝肠寸断的过往,
"归来烟雨送残花":归来时,只剩迷蒙烟雨,送别着枝头凋零的残花。
1. 分段赏析
“悠悠泉路月为家”,开篇便为逝者设定了所处的环境。“泉路”是古人对阴间道路的称呼,直接点明逝者已离世,去往幽冥之地;“悠悠”二字拉长了空间感,显得泉路漫长而遥远,增添了凄凉的氛围;“月为家”则想象逝者以明月为居所,看似有一丝清冷的诗意,实则暗含对逝者孤独处境的怜惜。此句通过“泉路”“月”等意象,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也展现出诗人对逝者去处的想象,字里行间满是不舍。“寂寂春风梦碧纱”,承接上句,将场景从逝者的“泉路”拉回到诗人的现实感受中。“春风”本是温暖、生机的象征,常让人联想到美好景象,但此处以“寂寂”修饰,赋予春风寂静、冷清的特质,形成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效果,本该热闹的春风时节,却因逝者离去而显得格外孤寂。“梦碧纱”则写出诗人在梦中见到逝者曾居住的碧纱帐场景,梦境的虚幻与现实的孤寂形成对比,进一步凸显出诗人对逝者的思念之深,以及梦醒后不见故人的失落。“自是空思肠断处”,这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空思”二字点出诗人的思念是徒劳的,无论如何思念,逝者都无法归来,充满了无奈;“肠断处”则将这种思念的痛苦推向极致,形象地写出诗人因过度思念而内心悲痛欲绝的状态。此句没有借助景物烘托,而是直白地倾诉情感,让读者能清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伤,情感表达真挚而强烈,是全诗情感的集中爆发点。“归来烟雨送残花”,结尾又回到景物描写,以景收束,余味悠长。“归来”点明诗人从思念的情境中回过神来,或是从外面归来;“烟雨”营造出朦胧、凄冷的氛围,细雨如烟,更添愁绪;“残花”是即将凋零的花朵,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此处暗喻逝者的离去,也暗示着诗人心中美好的回忆与希望正逐渐消散。“送残花”的“送”字,仿佛将烟雨拟人化,它正陪伴着诗人送别残花,也送别逝去的故人,让整首诗的哀伤氛围更加浓厚,结尾的景物与开篇的“泉路月”呼应,让全诗情感连贯,结构完整。
下一篇:明·高启《闻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