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看城郭尚疑非":远远望去城郭还怀疑不是(故乡),
"不见青山旧塔微":看不见青山上那座旧塔的隐约轮廓。
"官秩加身应谬得":官职加在自己身上应该是错误地获得,
"乡音到耳是真归":乡音传到耳边才感觉是真正归来。
"夕阳寺掩啼乌在":夕阳下寺庙掩闭,啼叫的乌鸦还在,
"秋水桥空乳鸭飞":秋天的水面上桥空荡荡,小鸭子在飞翔。
"寄语里闾休复羡":捎话给乡亲们不要再羡慕,
"锦衣今已作荷衣":如今已经把华丽官服换成了隐士的荷衣。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后擢户部右侍郎,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他因作《上梁文》受牵连,被腰斩于市。高启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早年他与王行、徐贲、宋克等人比邻,常以诗酒唱和,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高启的诗歌题材丰富,主要分为社会动乱诗、咏史怀古诗、纪游酬赠诗、感怀诗四类。其诗风格自然浑成、清新古朴、沉雄伉健。诗文集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后人汇辑其作品为《高太史大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遥看城郭尚疑非,不见青山旧塔微”,作者远看城郭,因长久离乡,竟怀疑不是故乡,又不见熟悉青山旧塔,写出归乡途中的陌生感与疑惑。颔联:“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作者感慨自己官职像是意外所得,而听到乡音才真切感受到归乡,突出对官职不在意及归乡的欣喜。颈联:“夕阳寺掩啼乌在,秋水桥空乳鸭飞”,描绘夕阳下寺庙掩闭、乌鸦啼叫,秋水桥边乳鸭飞翔之景,增添归乡氛围,流露出历经沧桑之感。尾联:“寄语里闾休复羡,锦衣今已作荷衣”,告知乡里人别羡慕自己,如今已脱下官服穿上隐士的荷衣,表达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上一篇:明·程本立《浴凤沼》
下一篇:明·唐寅《竹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