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既沛秦川雨":约法三章就像一场春雨使秦地久旱复苏,
# 秦川:指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沛:水多,此为沐浴的意思。,三章: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进入秦川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入关又纵阿房炬":进入潼关又肆意点燃了焚烧阿房宫的火炬。
# 入关又纵阿房炬:指项羽火烧阿房宫。
"汉王真龙项王虎":汉王是真龙而项王是猛虎,
"玉玦三提王不语":拿起玉块三次示意项王却不言语。
# 玉玦三提王不语:《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上,范增三提玉玦,暗示项羽起伏兵杀掉刘邦以除后患,“项王默然不应”。
"鼎上杯羹弃翁姥":请分鼎中一杯羹汉王甚至不顾老父,
# 鼎上杯羹弃翁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
"项王真龙汉王鼠":项王是真龙而汉王是老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垓下美人虞姬哭着唱起楚歌,
# 垓下美人泣楚歌:指霸王别姬。
"定陶美人泣楚舞":定陶美人戚夫人哭着跳起楚舞,
# 定陶美人: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是山东定陶人,故称。
"真龙亦鼠虎亦鼠":真龙是老鼠猛虎也是老鼠。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史诗。诗歌通过对刘邦、项羽进咸阳后的作为、楚汉相争时的气度风格及人生败笔的三层点评,以龙、虎、王、鼠之辩形象论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胜败难定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双关:“三章既沛秦川雨”中,“沛”字运用双关手法。一方面形容刘邦约法三章如充沛的春雨般润泽秦川大地,体现其政策的惠民;另一方面“沛”暗指刘邦的“沛公”身份,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称谓相联系,生动展现刘邦以仁慈为本的英雄形象,为后文称其“真龙”埋下伏笔。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玉玦三提王不语”,典出鸿门宴。在鸿门宴上,谋士范增为除去刘邦以绝后患,三次举起所佩戴的玉玦,示意项羽下令杀掉刘邦,但项羽却犹豫不决,未作回应。诗人在此借用这一典故,跳出传统对项羽此举“妇人之仁”的批判视角,反而对项羽不忍加害刘邦的行为表示欣赏,借此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独特评判标准,从而得出“项王真龙汉王鼠”的结论。
3. 分段赏析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三句:“三章既沛秦川雨”一句,化用刘邦入关中后“与父老约法三章”的史实,一个“沛”字极为精妙,既生动描绘出刘邦的法令如充沛春雨般润泽秦川百姓,又巧妙双关“沛公”,赋予刘邦“及时雨”般以仁为本的英雄形象,故诗人赞其为“真龙”。“入关又纵阿房炬”则刻画项羽入关后的行径,他“西屠威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妇女而东”,尽显以武力征服的莽勇,诗人将其喻为“虎”。此三句从功业成就角度出发,点明在推翻秦王朝统治过程中,刘邦与项羽虽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但行事风格与气度存在明显差异,“真龙”与“虎”的比喻,暗含诗人对刘邦策略的肯定和对项羽行事方式的委婉批评。“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三句:“玉玦三提王不语”再现鸿门宴上的经典场景,“范增三提玉玦,暗示项羽起伏兵杀掉刘邦以除后患,但‘项王默然不应’”,诗人欣赏项羽“堂堂做人,宁可一刀一枪在战场决胜负,不愿意在背后搞阴谋诡计”的正直坦荡,故而誉之为“真龙”。“鼎上杯羹弃翁姥”描述楚汉相争时的另一情节,当“项羽把刘邦他爹绑在砧板上,威胁刘邦退军时,刘邦竟完全不以老子的安危为念,嬉皮笑脸地对项羽说:我们曾约为兄弟,我老子就是你老子。如果你想把你老子煮来吃,请分一碗肉羹给我尝尝”,尽显无赖之态,诗人因此斥其为“鼠”。这三句通过两个典型历史事件,从人格层面将项羽的光明磊落与刘邦的狡黠无赖进行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项羽的人格高于刘邦”的观点,突破了以成败论英雄的传统视角。“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三句:“垓下美人泣楚歌”化用虞姬的故事,《史记》记载项王被围垓下时“悲歌忼慨”,“美人和之”,随后项王“泣下数行”,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意为“虞啊虞啊,怎么来安顿你呢?”,但最终“带着八百从骑突围走了,看来是把虞姬丢下没管”。“定陶美人泣楚舞”讲述刘邦宠姬戚夫人的遭遇,戚夫人恃宠欲立其子为太子,刘邦虽曾应允,却因张良设计,太子得商山四皓辅佐而无法改立。刘邦明知“吕后狠辣,戚姬命运堪忧,却不做任何安排,只是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戚夫人‘嘘唏流涕’他也不管,自顾自走了”。诗人以“男女的情爱,应当是人性的至洁至纯”为评判标准,从人性角度审视,发现项羽、刘邦在面对心爱之人时,都未能给予周全保护,暴露出人性的弱点,因此发出“真龙亦鼠虎亦鼠”的感慨,否定了二人的英雄光环,深刻揭示出即便英雄豪杰,在人性层面也有脆弱与不堪的一面,使诗歌的批判意味更具深度。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行文随性自然,属兴到笔随、随意挥洒之作。诗人以指点江山、评判英雄的豪迈气度,将心中所想畅快抒发。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见解早已酝酿许久,借庙壁题诗一吐为快。诗中“龙”“虎”“鼠”三字反复运用,变化多端,且句句押韵,使诗歌音调流转,富有韵律美。读者在感受诗歌审美魅力的同时,也会对历史人物兼具伟大与渺小的复杂特质产生困惑与思索。
# 万历中年,诗派杂出。季木(象春宇季木)自辟门庭,不循时习。《题项王庙》一篇,比于谢参军《鸿门》作,更觉道炼。亡友颍川刘考功公㦷亟赏之,几于唾壶击缺。
清词人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 刘邦与项羽,一是成则为王,一是败则为寇,但历来诗人对项羽多表同情,对刘邦多加讽刺。王象春这首诗,将刘邦与项羽生平行事大要罗列排比,加以比较,不偏不袒,用语佻挞,才气奔轶,新人耳目。
不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梦生《元明诗一百首》
上一篇:明·赵时春《原州九日》
下一篇:明·张煌言《忆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