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明作者:唐寅浏览量:3
biàn
便
zòng
pīn
zhēng
fǎn
xià
yóu
suí
zhú
làng
cán
chóu
yōng
wéi
miè
liè
shì
áng
áng
xiū
shuō
shuāng
guān
tīng
shī
wàn
shǒu
xiàng
yōu
fāng
shǎng
diāo
chóng
lǎo
xìng
jìn
chén
fēng
zhǐ
lóu

译文

即使拼尽全力,也难免被命运推向下游,随波逐流,何须为虚名而羞愧忧愁。庸人碌碌无为,终将虚度一生,志士激昂不屈,岂会轻言放弃。用一语双关的方式来表达观点是如此令人快乐,读遍万首诗词,又何来烦忧。孤高自赏,诗文技艺渐成雕虫小技,兴尽之时,只余故纸堆上尘封的寂寥。

逐句剖析

"便纵拼争反下游":即使拼尽全力,也难免被命运推向下游,

"随波逐浪讵惭愁":随波逐流,何须为虚名而羞愧忧愁。

"庸夫碌碌惟虚灭":庸人碌碌无为,终将虚度一生,

"烈士昂昂岂罢休":志士激昂不屈,岂会轻言放弃。

"说法双关如此乐":用一语双关的方式来表达观点是如此令人快乐,

"听诗万首向何忧":读遍万首诗词,又何来烦忧。

"孤芳自赏雕虫老":孤高自赏,诗文技艺渐成雕虫小技,

"兴尽尘封故纸楼":兴尽之时,只余故纸堆上尘封的寂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无题》是明代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艺术追求的执着。首联诗人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即使随波逐流,也不应感到羞愧。颔联诗人对比了庸碌之人的虚度光阴和烈士的奋斗精神,强调了奋斗的重要性。颈联诗人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热爱,认为诗歌能带来无尽的乐趣。尾联诗人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热爱,认为诗歌能带来无尽的乐趣。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庸碌生活的不屑,更强调了奋斗精神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便纵拼争反下游,随波逐浪讵惭愁。”诗人开篇表达了自己对争名逐利的不屑,即使拼尽全力也难以改变现状,不如随波逐流,不为世俗的忧愁所累。颔联:“庸夫碌碌惟虚灭,烈士昂昂岂罢休。”通过对比,揭示了诗人对不同人生选择的看法。庸人忙碌一生,最终一无所获;而真正的志士则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不会轻易放弃。颈联:“说法双关如此乐,听诗万首向何忧。”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通过讲解佛法和欣赏诗歌,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快乐和安慰,不再为世俗的忧愁所困扰。尾联:“孤芳自赏雕虫老,兴尽尘封故纸楼。”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文人生活的反思。尽管自己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但最终也不过是雕虫小技,只能在孤独中自赏。诗人对这种文人生活的无奈和感慨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石玠《行台闲咏》

下一篇:明·戴良《游龙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