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ng
lián

朝代:明作者:吴宽浏览量:3
huā
shān
guì
rán
jiē
xià
kān
xiù
rén
zhú
gēn
gēn
cháng
jié
yīng
jiǔ
jié
zhēn
shí
shòu
寿
gōng
bìng
yǒu
xián
kǒu
jiè
zhòng
wèi
nán
shòu
jiàn
gān
cǎo
bǎi
yào
yǒu

译文

黄连的花细小,像山桂一样,在台阶下它的气味让人不能闻嗅。乡野之人挖掘它的根,根很长,节数应该是九个。黄连根节虽苦却有着坚韧的特质,服用它有助于延年益寿。黄连对治疗疾病有功效,但有客人嫌弃它味道苦。有客人告诫我不要种植黄连,因为它的味道苦,让人难以接受。你难道没看到甘草吗,各种药剂中没有不用它的。

逐句剖析

"花细山桂然":黄连的花细小,像山桂一样,

"阶下不堪嗅":在台阶下它的气味让人不能闻嗅。

"野人斸其根":乡野之人挖掘它的根,

# 斸:一作掘。

"根长节应九":根很长,节数应该是九个。

"苦节不可贞":黄连根节虽苦却有着坚韧的特质,

# 苦节:过度节制。节,卦名,象征节制。

"服食可资寿":服用它有助于延年益寿。

"其功利于病":黄连对治疗疾病有功效,

"有客嫌苦口":但有客人嫌弃它味道苦。

"戒予勿种兹":有客人告诫我不要种植黄连,

"味苦和难受":因为它的味道苦,让人难以接受。

"岂不见甘草":你难道没看到甘草吗,

"百药无不有":各种药剂中没有不用它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黄连》是明代诗人吴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聚焦于园中种植的黄连。诗中先描述了黄连花细小、气味难闻的特点,接着写山野之人挖掘黄连根,强调其根长且节多。随后提到黄连虽苦却有滋补身体、利于治病功效,但也有人因嫌弃其苦口而劝作者不要种植。最后以甘草为例,暗示黄连虽苦但在医药中也有其价值。整首诗围绕黄连展开,从外观、特性、功效到他人看法,较为客观地呈现了黄连这一植物,体现了诗人对园中草木的细致观察和理性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

吴宽(1435?~1504),明代文学家。字原博,号匏庵,世称匏庵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成化八年进士,授翰林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卒后赠太子少保,谥号文定。吴宽少壮好学,老而弥笃。其力攻《左传》《汉书》,研习唐宋大家之诗文,最喜苏轼。其文“不事追琢,独严体裁,蕴籍简淡,理致悠长”,诗则“用事浑然天成,不见痕迹”,自成一家。其书法学苏轼,尤工行书。有诗文集《匏翁家藏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花细山桂然,阶下不堪嗅”,从黄连的花入手,“花细山桂然”将黄连花与山桂花作类比,指出其花细小的特点,“然”字增添了一种文雅的表达。“阶下不堪嗅”则从嗅觉角度,生动地描绘出黄连花气味难闻,让人在台阶下都难以忍受,让读者对黄连花有了直观的感受。“野人斸其根,根长节应九”,转向黄连的根,“野人斸其根”描绘了山野之人挖掘黄连根的场景,体现出黄连根在生活中的利用。“根长节应九”具体描述了黄连根的形态,根长且节多,“应九”或许带有一种形象的说法,突出了根节的特点,使读者对黄连根有更清晰的认识。“苦节不可贞,服食可资寿”,开始阐述黄连的特性和功效。“苦节不可贞”可理解为黄连根节虽苦却有其坚韧的特质,“不可贞”或许有独特、不寻常之意。“服食可资寿”则点明了黄连的药用价值,服用它有助于延年益寿,强调了黄连对人体健康的益处。“其功利于病,有客嫌苦口”,进一步说明黄连的功效,“其功利于病”明确指出黄连对治疗疾病有帮助。“有客嫌苦口”则引入了他人的看法,有客人因为黄连味道苦而嫌弃它,体现出不同人对黄连的态度差异,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戒予勿种兹,味苦和难受”,是客人基于黄连味道苦而给出的建议,“戒予勿种兹”直接劝告作者不要种植黄连,“味苦和难受”再次强调了黄连味道苦让人难以接受的特点,从侧面反映出黄连味道这一特性对人们种植意愿的影响。“岂不见甘草,百药无不有”,以甘草作对比,“岂不见甘草”以反问的形式引发思考,甘草在很多药方中都有使用,暗示黄连虽苦但在医药领域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如同甘草一样,不应因味道而忽视其作用,深化了诗歌对黄连价值的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荪谷《客怀》

下一篇:明·华亭故人《贾生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