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ě
zhèng
tài
sòng
huì
shān
quán

朝代:明作者:文徵明浏览量:3
yǒu
yáo
fēn
èr
quán
fēn
míng
shēn
zài
huì
shān
qián
liǎng
nián
sōng
fēng
miàn
bǎi
chū
huí
xuě
chuán
qīng
ruò
xiǎo
bīng
gòng
guǒ
hán
dēng
xīn
míng
yuè
tóng
jiān
luò
yáng
kōng
shuō
céng
chí
chuán
wèi
jiān
lái
wèi
shàng
quán

译文

有位友人特意从远方捎来天下第二的惠山泉水,捧在手中仿佛已置身于惠山泉畔的葱茏之间。两年来未曾亲近过带着松风气息的山泉,如今在这雪夜,它随着行船历经百里终于送到我面前。装水的青箬小壶裹着冰块一同送来,寒夜里点起灯,新茶就着月色一同烹煎。纵使当年洛阳纸贵、驿马飞驰传送名物,恐怕也未必能让送来的泉水滋味完好如初。

逐句剖析

"有客遥分第二泉":有位友人特意从远方捎来天下第二的惠山泉水,

"分明身在慧山前":捧在手中仿佛已置身于惠山泉畔的葱茏之间。

"两年不挹松风面":两年来未曾亲近过带着松风气息的山泉,

"百里初回雪夜船":如今在这雪夜,它随着行船历经百里终于送到我面前。

"青箬小壶冰共裹":装水的青箬小壶裹着冰块一同送来,

"寒灯新茗月同煎":寒夜里点起灯,新茶就着月色一同烹煎。

"洛阳空说曾驰传":纵使当年洛阳纸贵、驿马飞驰传送名物,

"未必缄来味尚全":恐怕也未必能让送来的泉水滋味完好如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雪夜郑太吉送慧山泉》是明代文徵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雪夜收到友人郑太吉所送慧山泉水的情景。首联“有客遥分第二泉,分明身在慧山前”,诗人收到远方送来的慧山泉水,欣喜之余,仿佛身临其境于慧山。颔联“两年不挹松风面,百里初回雪夜船”,回想两年未曾亲近慧山松风,如今友人雪夜乘船,百里迢迢送来泉水。颈联“青箬小壶冰共裹,寒灯新茗月同煎”,细腻刻画出水壶与冰相裹,在寒夜灯光下,与明月一同煎茶的画面,清冷又温馨。尾联“洛阳空说曾驰传,未必缄来味尚全”,以洛阳传说作比,强调友人所送泉水的珍贵,饱含对远方情谊的珍视。整首诗将泉水的珍贵、雪夜的静谧以及友人的深情完美融合,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正德十三年(1518年),文徵明与友人相聚惠山,于清雅茶会中畅叙情谊,并以《惠山茶会图》长卷细致描摹下这场雅集的闲逸景致。而在其诗作《雪夜郑太吉送慧山泉》里,他更以深情笔触流露对惠山泉的格外偏爱,字里行间满是对这泓名泉的珍视与钟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茶文化的山水赠答诗,描绘了冬夜友人郑太吉冒雪乘船、跋涉百里赠送惠山泉水的情谊以及雪夜归舟、围炉煎茗的清寂意境,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所赠清泉的珍视与对茶道雅趣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对友人情谊的感激,以及对远离尘嚣、坚守雅致生活旨趣的精神追求。

2. 写作手法

用典:“洛阳空说曾驰传”一句化用了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是说唐玄宗为博杨贵妃欢心,命人从岭南快马加鞭运送新鲜荔枝的史实。文徵明在《雪夜郑太吉送慧山泉》中化用此典,借古喻今,以荔枝辗转难存的典故反衬惠山泉水虽经千里相送仍显珍贵的深意。

3. 分段赏析

首联“有客遥分第二泉,分明身在慧山前​”这一联从友人赠送泉水的场景写起,点出了诗的题目。“有客遥分第二泉”是说朋友郑太吉从远方带来了被称为“天下第二”的惠山泉水,“遥分”一词不仅体现出距离很远,还暗含着深厚的情谊;“分明身在慧山前”则接着写诗人的心理感受,当他手捧泉水时,恍惚间好像自己就站在惠山泉旁边,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朋友送来的泉水和惠山泉的意境联系起来,让泉水显得更加珍贵,也营造出浓浓的诗意。​颔联“两年不挹松风面,百里初回雪夜船​”这一联转而抒发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两年不挹松风面”中,“挹”是舀取的意思,“松风”在这里代表惠山泉附近的松林和清泉,这句话说的是诗人因为一些原因很久没去惠山了,没法感受那里泉水和松风的清雅;“百里初回雪夜船”则描述了当下的情况——诗人冒着雪乘船走了一百多里路,刚刚回到城里。“雪夜船”既和诗题里的“雪夜”相呼应,又用寒冷的环境反衬出诗人对泉水的珍视,以及在回来的路上对朋友所赠泉水的期盼。​颈联“青箬小壶冰共裹,寒灯新茗月同煎​”这一联着重描写收到泉水后煮茶的细节,展现出文人的雅致情趣。“青箬小壶冰共裹”描写泉水被装在青竹做的小壶里,还裹着冰,既写出了冬天的寒冷,又暗示了要这样保存泉水才能保持新鲜;“寒灯新茗月同煎”则描绘出诗人在寒冷的夜里,就着灯光,和明月一起用新茶与这泉水煮茶的画面,“月同煎”用拟人的手法让月光仿佛也在陪伴,营造出一种清幽又有诗意的氛围,把平常的喝茶变成了一件高雅的事。​尾联“洛阳空说曾驰传,未必缄来味尚全​”这一联以议论收尾,让诗的意境更加深刻。“洛阳空说曾驰传”借用了一个典故——唐朝时,为了让杨贵妃能吃到新鲜荔枝,派人快马从岭南运送,这里是说历史上为了珍贵的东西来回传送;“未必缄来味尚全”则转折说明,就算这样用心地传送,也不一定能完全保留住东西原来的味道。这一联表面上说的是荔枝,实际上是在暗指惠山泉水的珍贵:就算朋友郑太吉特意送来,诗人还是担心路途太远会影响泉水的清冽,这也进一步突出了惠山泉的独特和难得,还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极致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郑希良《挽歌》

下一篇:明·李贽《入山得焦弱侯书有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