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山茶取次红":在皑皑白雪之中,山茶花一朵接着一朵地陆续绽放出鲜艳的红色,
# 取次:谓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白头孀妇哭青风":一位头发花白的寡妇,在春风中哀伤地哭泣。
# 孀妇:寡妇。
"自从貂虎横行后":自从那些如凶狠的貂和虎一般的人肆意横行、为非作歹之后,
# 貂虎:指宦官,言其为害如虎。
"十室金钱九室空":十户人家当中,有九户人家的钱财都被搜刮一空,变得家徒四壁。
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代表人物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别字孺修,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荆州府公安(今属湖北)人。曾从李贽问学,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人和主将。袁宏道力矫当时的复古模拟之弊,主张“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并且重视小说、戏曲和民歌在文学中的地位,在当时影响很大。他的作品真率自然,独具一格,其小品文尤受人推崇。著有《袁中郎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也是一首讽喻现实诗。描绘了白雪覆盖中山茶绽放得红火热烈,而春日里白头孀妇却在哀伤哭泣,以及百姓十室九空、家破人亡的残酷现实。既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对宦官贪腐暴政的强烈憎恶,也是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2. 写作手法
对比:“雪里山茶取次红”与“白头孀妇哭春风”“雪里山茶取次红”:以“雪”象征纯洁、静谧,而“山茶红”则代表生机与艳丽。雪中绽放的山茶花,本应是自然美景的写照,暗含对生命力的赞美。“白头孀妇哭春风”:以“白头孀妇”象征衰老、孤苦,而“哭春风”则将无形的哀愁具象化。春风本应带来温暖,却成为寡妇泪水的背景,强化了悲剧色彩。山茶的鲜艳与寡妇的苍老、自然的生机与人物的死寂形成强烈反差,凸显社会不公对个体命运的摧残。
3. 分段赏析
首句“雪里山茶取次红”,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冬日山茶图。洁白的雪与火红的山茶花相互映衬,色彩对比鲜明。“取次”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山茶花在雪中依次绽放的姿态,展现出自然景物的生机与活力。从表达技巧上看,这里运用了色彩对比的手法,以自然景物的美好为下文人物的不幸遭遇做铺垫,形成强烈的反差。次句“白头孀妇哭春风”,笔锋陡然一转,将画面从美好的自然景象拉回到人间悲剧。“白头孀妇”点明了人物身份,一位白发苍苍的寡妇,在生机勃勃的春风中却伤心哭泣。这一形象与前句中火红的山茶花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寡妇命运的悲惨。诗人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引发读者的同情与思考,同时也为后文揭示社会问题埋下伏笔。末二句“自从貂虎横行后,十室金钱九室空”,直接点明了寡妇哭泣的原因。“貂虎”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的宦官比作凶猛的貂和虎,形象地揭示了宦官的残暴与贪婪。“十室金钱九室空”则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宦官横行对百姓造成的巨大灾难,使得家家户户几乎倾家荡产。这两句诗从内容主题上看,深刻地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社会黑暗、百姓生活困苦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宦官的强烈憎恶。从艺术手法上,直白的语言和强烈的对比,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批判性。
上一篇:明·袁崇焕《偕诸将游海岛》
下一篇:明·米云卿《秋柳诗八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