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qiū

朝代:明作者:文徵明浏览量:3
jiāng
nán
yuè
huǒ
西
liú
cán
shǔ
xiāo
rán
shōu
shǒu
róng
jīng
shēn
liǔ
jīn
qiū
liáng
fēng
zuò
qīn
tuán
shàn
xié
duō
qíng
jìn
xiǎo
lóu
yǒu
yuē
nán
jiāng
tǐng
wǎn
xiāng
chuī
mǎn
bái
pín
zhōu

译文

江南七月,火星向西流动,残留暑气被一场雨消散。手拿着芙蓉花,惊觉暮色将要降临,身体像蒲柳一样禁受不住秋意。凉风故意来侵扰团扇,斜斜的太阳多情地靠近小楼。与友人相约去南湖驾船,晚香吹拂,弥漫白蘋州。

逐句剖析

"江南七月火西流":江南七月,火星向西流动,

# 南:一作天。

"残暑萧然一雨收":残留暑气被一场雨消散。

# 收:一作牧。

"手把芙蓉惊欲暮":手拿着芙蓉花,惊觉暮色将要降临,

"身如蒲柳不禁秋":身体像蒲柳一样禁受不住秋意。

"凉风作意侵团扇":凉风故意来侵扰团扇,

"斜日多情近小楼":斜斜的太阳多情地靠近小楼。

"有约南湖将艇子":与友人相约去南湖驾船,

"晚香吹满白蘋州":晚香吹拂,弥漫白蘋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新秋》是明代文徵明创作的七言律诗。诗开篇绘七月江南,火西流、雨收残暑之景;颔联写手持芙蓉惊觉暮至,身似蒲柳难禁秋意;颈联描凉风侵扇、斜日近楼之态;尾联言约赴南湖,晚香满白蘋州。以细腻笔触,借景抒情,从残暑初消写起,逐步展现新秋氛围与自身感慨,又以邀约收尾,让秋景兼具情韵,体现其对新秋时节的独特感知与闲适心境,是文徵明抒情写景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江南七月火西流,残暑萧然一雨收”,点明时节为七月,描绘江南之下,暑气随雨消散之景,为新秋登场铺垫,展现出暑去凉来的初始变化,给人清爽之感。颔联:“手把芙蓉惊欲暮,身如蒲柳不禁秋”,写手持芙蓉,惊觉暮色将临,又以蒲柳自喻,体现面对秋意的自怜,把人的主观感受与秋景融合,情与景相互渗透。颈联:“凉风作意侵团扇,斜日多情近小楼”,凉风有意吹向团扇,斜日似含情靠近小楼,细腻刻画新秋里的风物动态,让凉、日皆具情味,添诗意。尾联:“有约南湖将艇子,晚香吹满白蘋州”,说与友人有约去南湖泛舟,想象晚香弥漫白蘋州的画面,为新秋之景添闲适雅趣,收束全篇,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唐寅《题画廿四首其一》

下一篇:明·唐寅《栈道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