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愁中与病中":春天将尽时,我深陷愁绪与病痛之中。
"花枝遭雨又遭风":枝头的花朵接连遭受风雨的摧残。
"鬓边旧白添新白":鬓角的白发旧痕未褪,新添的白发又生,
# 添新白:一作增新白。
"树底深红换浅红":树下深红的花瓣凋零,浅红的新蕊又生。
"漏刻已随香篆了":计时的漏刻与香炉的烟篆一同燃尽。
"钱囊甘为酒杯空":钱袋空空,甘愿为酒杯倾尽所有。
"向来行乐东城畔":往昔在城东路上纵情游乐的时光。
# 东城畔:一作城东路。
"青草池塘乱活东":如今只见青草池塘边,蛙鸣声杂乱无章。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首句以“春尽”点明时间节点,同时以“愁中与病中”直抒诗人身心交瘁的状态,奠定了全诗哀婉的基调。次句“花枝遭雨又遭风”以自然景象暗喻人生际遇,风雨摧残下的花枝,既是春日凋零的实景,亦隐喻诗人科场失意、人生坎坷的境遇。此联通过“愁”“病”与“风雨”的意象叠加,形成对生命脆弱与世事无常的双重哀叹。颔联:“鬓边旧白添新白,树底深红换浅红。”此联聚焦于“鬓发”与“花色”的对比变化。“旧白增新白”以白发渐生暗喻年华老去,而“深红换浅红”则描绘花色由浓转淡的凋零过程。两者共同指向时光流逝的不可逆性,既暗示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亦折射出对功名未就、人生空耗的悲凉。色彩的消褪与生命的衰颓形成互文,强化了物是人非的苍凉感。颈联:“漏刻已随香篆了,钱囊甘为酒杯空。”,“漏刻”与“香篆”皆为计时之具,前者象征时间流逝,后者暗示焚香消散,二者共指诗人虚度光阴的颓唐。“钱囊空”与“酒杯空”形成递进关系:物质匮乏(钱囊)与精神空虚(酒杯)交织,既写实其困顿生活,又暗含借酒消愁的自我放逐。此联以简练的物象对比,揭示诗人对世俗价值的疏离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尾联:“向来行乐东城畔,青草池塘乱活东。”末联以回忆笔法收束全诗。“城东路”与“青草池塘”勾勒出往昔游赏的繁华场景,而“乱活东”(或为“乱红东”的讹误)则以落花飘零的动态画面,暗示美好时光的消散。此联通过今昔对比,既流露对过往的追怀,亦暗含对现实境遇的冷峻反思,余韵悠长。
上一篇:明·钱复亨《苏台怀古》
下一篇:明·梅蕃祚《酬别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