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净尽杏花空":桃花已经完全凋谢,杏花也已落尽,
"开落年年约略同":桃花和杏花每年的开放与凋零大致都相同。
"自是节临三月暮":自然是因为时节已临近三月末了,
"何须人恨五更风":何必埋怨那五更时吹来的风呢。
"扑檐直破帘衣碧":花瓣扑向屋檐,直接冲破了那碧绿的帘衣,
"上砌如欺地锦红":飘落在台阶上,好像在欺负那如锦缎般的红色地面。
"拾向砑罗方帕里":把花瓣拾起来放到砑光的罗制方巾帕里,
"鸳鸯一对正当中":一对鸳鸯正放在正中间。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开篇点题,描绘了桃花和杏花凋零的景象,“净尽”“空”两个词语生动地表现出花朵凋谢后的凄凉之感,“年年约略同”则强调了这种花开花落的循环往复,暗示了时光的无情流逝,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基调。颔联:“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是对落花原因的思考,诗人认为桃花和杏花的凋谢是因为时节到了三月末,这是自然规律,并非是五更风的无情吹打所致,所以不必埋怨。“自是”一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理性认识,“何须”则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态,劝人不要为落花而感伤。颈联:“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描写了落花飘落的动态,“扑檐”“上砌”将落花拟人化,赋予它们灵动的生命力,“直破”“如欺”两个词语生动地表现出落花的肆意和活泼,同时也描绘出落花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尾联:“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正当中。”描写了诗人将落花拾起放入砑罗方帕中的情景,“鸳鸯一对正当中”这一细节增添了画面的美感,鸳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爱情,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爱情的向往,同时也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对落花的感伤转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上一篇:明·王祎《杂诗(四首)》
下一篇:明·倪钅巨《鬼方道中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