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红夺彩霞明":富贵人家的公子们穿着锦缎做的比彩霞还要鲜艳的衣服,
# 夺:赛过。,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泛指显贵者的服装。
"侵晓春游向野庭":一大清早就骑着马去野外游春。
# 野庭:田野。,侵晓:天刚亮,拂晓。
"不识农夫辛苦力":他们尽兴玩耍,根本不管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
"骄骢蹋烂麦青青":纵马奔驰,踏烂了无数的麦苗。
# 蹋烂:同治《连州志》作驰处。蹋,一作踏。,骄骢:健壮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孟宾于,字国仪,号玉峰叟(《江南野录》卷八),连州(今属广东)人。后晋天福九年(九四四)进士(王禹称《孟水部诗集序》)。曾受孟氏辟,为零陵从事。南唐时,授丰城簿,迁淦阳令。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归老连上(《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年八十三卒。有《金鳖集》,已佚。《南唐书》卷二三有传。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讽喻诗。诗中先以火红彩霞、明媚春光描绘春景,展现公子春游之态;后勾画马蹄踏烂麦苗的残破景象。通过前后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富家子弟糟蹋庄稼恶劣行径的气愤,鞭挞了贵族为害农民的行为。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描绘出公子身着鲜艳夺目的锦衣,清晨兴致勃勃地前往郊野游玩的欢乐场景,呈现出一派富贵、愉悦之态。而后两句“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蹋烂麦青青”却展现出公子不知农夫辛苦,骑着骄纵的马践踏了青青麦苗的景象,充满对农夫辛苦劳作被糟蹋的悲哀。用公子春游的欢乐之景,反衬出农夫辛勤耕耘被破坏的悲哀之情,凸显出对公子行为的批判。
3. 分段赏析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诗的开篇,便以极具冲击力的描写将贵公子的形象推至读者眼前。诗人巧妙运用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将贵公子身上的“锦衣”与绚烂的“彩霞”相比较,“锦衣红夺彩霞明”,一个“夺”字堪称诗眼,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锦衣色彩的鲜艳夺目,更强调了其光芒甚至盖过了自然中的彩霞。这种强烈的对比,瞬间让读者感受到贵公子服饰的华丽与高贵,进而折射出其背后家世的贵显以及生活的极度豪奢。“侵晓春游向野庭”一句,点明时间是清晨,当大多数人还未开始一天的劳作时,贵公子便已兴致勃勃地骑马前往郊野庭院春游。这一行为不仅展现出他的悠闲自在,更透露出其权势地位所赋予的特权,字里行间尽显张扬与骄纵。这两句诗,从外在的服饰到具体的行动,层层递进,细腻而生动地勾勒出贵公子奢华、骄纵的模样,为后文对其丑恶行径的揭露埋下伏笔。“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蹋烂麦青青”:如果说前两句是对贵公子外在形象的描绘,那么这两句则是深入其内心与行为,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不识农夫辛苦力”,一个“不识”,直白而深刻地揭示出贵族子弟的无知与冷漠。他们长期过着锦衣玉食的寄生生活,养尊处优,从未体验过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艰辛,也从未对农民的付出有过丝毫的尊重与理解。“骄骢蹋烂麦青青”,“骄骢”一词,一语双关,既指那匹骄纵不驯的马,也暗喻着骑在马上的贵公子的骄横。在这种骄纵心态的驱使下,他们不顾田间青青的麦苗,肆意纵马狂奔,将农民辛苦种植的庄稼无情践踏。这一行为看似简单,实则是贵族阶层对劳动人民剥削与压迫的具体体现。诗句通过对这一行为的描写,活画出了愚蠢而又骄横的权豪子弟的丑恶形象。同时,此句也与唐末五代时期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当时统治者荒淫腐朽,娇惯子女现象极为严重,贵族子弟们不事生产,却肆意挥霍,为害农民。这句诗不仅是对个体行为的批判,更是对整个贵族阶层恶行的有力鞭挞,引发读者对社会阶层矛盾与不公的深刻反思。
4. 作品点评
《公子行》在思想内容方面,它深刻地揭露了唐末五代时期贵族阶层的腐朽与骄横。诗中通过刻画贵公子不知农夫辛苦,纵马踏烂麦苗的行径,将贵族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与漠视展现出来,是对当时社会阶层矛盾的生动写照,具有社会批判意义。
# (孟宾于)尝作《公子行》云:“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亭。不识农夫心力苦,骄骢驰处麦青青。”有诗数百篇,号《金鳌集》。与李昉同年相友善……昉寄诗曰:“幼携书剑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昔日声名喧洛下,只今诗价满江南。”
明谢肇淛《小草斋诗话》
# 曲尽豪冶之态。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唐人《公子行》皆形容纨裤子弟之无知,但务享乐而不知稼穑之艰难,一旦得祖父馀荫,出仕朝中,安得不举措乖方,殃民误国!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这种富于柔情的彻悟和动人春色本身,都能撩起无限暇思。春游意兴已足,公子将归何处。
现代闻一多《唐诗杂论》
上一篇:唐·李白《司马将军歌》
下一篇:唐·张籍《塞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