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chūn
wǎng
chuān

朝代:明作者:卢儒浏览量:3
qiān
fēng
míng
yuè
yuán
yàn
nán
lái
西
yuǎn
jìn
shuǐ
shēng
tān
shàng
xià
zhōu
huí
shān
gāo
shí
mén
驿
pàn
chūn
jiǔ
sōng
biān
hòu
xiǎo
huí
shǒu
miǎo
chù
xiǎng
yīng
yín
biàn
juàn
zhōng

译文

千峰笼罩在明月下,夜里传来猿猴的啼叫,大雁从南方飞来,友人却要向西而行。滩声远近起伏,随着地势时高时低,山色环绕道路,沿途尽是崎岖蜿蜒。在石门驿边买来春酒解乏,于松子矶畔等待报晓的鸡鸣。回头遥望,姑苏已渺茫不见,想你途中定会吟遍卷中的诗句,寄托乡思。

逐句剖析

"千峰明月夜猿啼":千峰笼罩在明月下,夜里传来猿猴的啼叫,

"雁自南来客自西":大雁从南方飞来,友人却要向西而行。

"远近水声滩上下":滩声远近起伏,随着地势时高时低,

"周回山色路高低":山色环绕道路,沿途尽是崎岖蜿蜒。

# 周回:环绕;回环。

"石门驿畔沽春酒":在石门驿边买来春酒解乏,

# 沽:买。

"松子矶边候晓鸡":于松子矶畔等待报晓的鸡鸣。

"回首姑苏渺何处":回头遥望,姑苏已渺茫不见,

"想应吟遍卷中题":想你途中定会吟遍卷中的诗句,寄托乡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徐子春往四川》是明代诗人卢儒创作的七言律诗。首联渲染出离别时的孤寂氛围,点明友人行踪之远;颔联紧扣蜀地特征,勾勒出沿途山水的崎岖多变;颈联描绘友人途中的羁旅生活,暗含对其行程艰辛的关切;尾联由写景转为抒情,“回首姑苏”直抒对故乡的眷恋,“吟遍卷中题”则设想友人以诗寄情,虚写中见思念之深。全诗以清新生动的笔触,刻画了蜀地山水的苍茫与旅途的况味,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友人的牵挂及对故乡的遥望,风格含蓄委婉,意境清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卢儒苏州府昆山人,字为已,号重斋。博学能文,工书,自负甚高。天顺中官中书舍人。有《重斋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千峰明月夜猿啼,雁自南来客自西”两句是离别场景的渲染。上句“千峰明月”以静景勾勒出月夜群山的幽寂,“夜猿啼”以声破静,增添苍凉意味,暗合离别愁绪;下句“雁自南来”写候鸟南飞的自然规律,“客自西”则点出友人西行的逆向旅程,一“自”一“自”形成对比,既交代时令,又以雁行的自由反衬行人的奔波,未言离愁而离愁自现。“远近水声滩上下,周回山色路高低”聚焦蜀道沿途景致。“远近水声”从听觉切入,滩声或远或近,随山势起伏而变化;“周回山色”从视觉着笔,山峦环绕,路径在高低间延展。“滩上下”与“路高低”形成对仗,既写实,又以重复的方位词强化行进中的动态感,仿佛让人随友人脚步跋涉于山水之间,含蓄地表达对其行程艰辛的关切。“石门驿畔沽春酒,松子矶边候晓鸡”描绘友人途中的片刻休憩。“石门驿”“松子矶”以具体地名坐实行程,“沽春酒”写借酒驱寒或解乏,“候晓鸡”则刻画等待天明的羁旅常态。两句以“沽”“候”两个动作,串联起驿站、江矶的场景,在细节中见出行旅的单调与孤寂,暗含对友人漂泊生活的体恤,叙事平实质朴却意味深长。“回首姑苏渺何处,想应吟遍卷中题”以抒情收束全篇。“回首姑苏”转向对故乡的回望,“渺何处”三字极写距离遥远,怅惘之情溢于言表;“想应吟遍卷中题”从对面着笔,设想友人在途中以写诗排遣思念,将自己的怀人之情转化为对对方创作状态的想象。“卷中题”既指诗卷中的题咏,又暗含“题诗寄远”的期待,虚写与实感交织,使别后的牵挂更具层次感,全诗在清远的意境中余韵不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薛蕙《奉同王浚川海上杂歌(三首)》

下一篇:明·宋濂《送许时用还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