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o
ruǎn
gōng
yǒng
huái
怀

朝代:明作者:薛蕙浏览量:3
zhāo
dēng
tái
shàng
yáo
wàng
yīn
zhū
míng
lái
nán
lóng
shǔ
shū
lín
dān
xiá
yào
yáng
jǐng
zhān
xuán
lín
yán
fēng
zhèn
céng
míng
chán
xiǎng
āi
yīn
shí
dài
zhōng
shǐ
biàn
huà
xiāng
xún
shèng
cháng
shū
chí
fāng
zài
jīn
gǎn
qiè
bēi
qíng
kài
tàn
shāng
xīn

译文

早晨登上古老的高台,远远眺望大河的南岸。夏日从南方而来,酷暑忽然就已降临。红霞照亮了阳光,浓重的露水沾湿了深绿色的树林。热风摇动着高高的树枝,鸣叫的蝉儿发出哀婉的声音。四季循环往复有始有终,变化交替不断地延续。旺盛生长的景象本就与往昔不同,暮年时光正处在今日。感触景物触动了深切的悲伤,叹息之声伤痛着我的心。

逐句剖析

"朝登古台上":早晨登上古老的高台,

"遥望大河阴":远远眺望大河的南岸。

"朱明来自南":夏日从南方而来,

"隆暑倏已临":酷暑忽然就已降临。

"丹霞曜阳景":红霞照亮了阳光,

"渥露沾玄林":浓重的露水沾湿了深绿色的树林。

"炎风振曾柯":热风摇动着高高的树枝,

"鸣蝉响哀音":鸣叫的蝉儿发出哀婉的声音。

"四时代终始":四季循环往复有始有终,

"变化递相寻":变化交替不断地延续。

"盛长固殊昔":旺盛生长的景象本就与往昔不同,

"迟暮方在今":暮年时光正处在今日。

"感物切悲情":感触景物触动了深切的悲伤,

"忾叹伤我心":叹息之声伤痛着我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效阮公咏怀(其八)》是明代薛蕙所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以写景为主,描绘了诗人登上古台所见的夏日景象:大河之阴、南方来的夏日、炎热的暑气、灿烂的丹霞、沾露的树林、吹动高枝的热风、哀鸣的蝉声。诗人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由眼前四季更替、万物兴衰的自然变化,联想到时光流逝,抒发了对岁月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之情。语言简洁明快,情景交融,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慨巧妙结合,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朝登古台上,遥望大河阴”,开篇以简洁的语言点明时间是清晨,地点为古台之上。诗人登高远眺,目光投向大河的南岸,“古台”自带岁月沧桑之感,“大河阴”展现出开阔辽远的视野,二者结合营造出一种苍茫悠远的氛围。这两句不仅交代了观景的场景,更暗藏着诗人凭栏远眺时,对时空流转的初步思索,为全诗的感怀之情拉开序幕。“朱明来自南,隆暑倏已临”,“朱明”是古代对夏日的别称,这里用典雅的称谓点明季节。诗句描绘出夏日从南方悄然而至,酷暑转眼间就降临人间的景象。“倏”字用得极为精妙,既生动地写出了夏日到来的迅速,让人感受到季节变换的急促,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时光飞逝的意味,为后文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埋下了巧妙的伏笔。“丹霞曜阳景,渥露沾玄林”,这两句细致地描绘了夏日清晨的美景。红霞绚烂夺目,照亮了明媚的阳光,“曜”字赋予红霞以动态,仿佛能看到霞光四射、照亮天地的画面;浓重的露水轻盈地沾在深绿色的树林上,“沾”字细腻地展现出露水的湿润与附着的状态。鲜明的色彩搭配与生动的动词运用,让这处晨景画面感十足,既展现了夏日清晨的生机盎然,又透着几分湿润清新的气息。“炎风振曾柯,鸣蝉响哀音”,笔锋一转,描写起风中的景象。炎热的南风用力摇动着高高的树枝,“振”字准确地表现出风力之强,树枝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如在眼前;而树上的蝉儿则发出了哀婉的鸣叫,“哀音”一词与前文的明丽景象形成对比,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与明媚,在景物描写中注入了一丝感伤的情绪,为全诗的情感从观景向感怀转折做好了铺垫。“四时代终始,变化递相寻”,由对具体景物的描绘过渡到对自然规律的思考。诗句简洁地概括出四季循环往复、交替不止的自然现象,万物的变化也随之接连不断地发生。这既是对前文所写夏日景象的总结,将其归入四季变化的大框架中,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层思索,让诗歌的内涵得以拓展。“盛长固殊昔,迟暮方在今”,诗人由自然的四季更替联想到人生的历程。万物曾经繁盛生长的时期已然不同于过去,而如今正处在逐渐衰老的迟暮阶段。这两句直白地将自然规律与人生境遇联系起来,点出时光流逝带来的显著变化,曾经的繁盛与如今的迟暮形成鲜明对比,使得对时光的感慨更加深切动人。“感物切悲情,忾叹伤我心”,作为全诗的结尾,这两句直抒胸臆,将前文因景物触发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因眼前的景物变化而产生了深切的悲伤之情,内心的叹息之声充满了伤感。“切”字强调了悲情的深刻,“伤”字则直接点明了内心的痛苦,将前文的景物铺陈与哲理思考汇聚在一起,凝聚成浓浓的感伤之情,完美地完成了从观景到感怀、由景入情的情感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童冀《杂诗(五首)》

下一篇:明·张时彻《新城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