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uàng
yuán
ruì
lián
jīng
sān
huā

朝代:明作者:侯应遴浏览量:3
shān
shuǐ
róng
rǎn
shā
lín
táng
shuí
bìng
tóu
huā
gēn
yōng
mào
xuě
liǎng
ruǐ
xié
xuán
xiá
míng
yuè
nóng
zhuì
qīng
fēng
xiāng
tòu
chū
xié
xiū
zhēng
xiāo
duì
nán
xūn
wàng
tài
huá

译文

山水间的芙蓉(莲花)洁净如雪,不沾一丝泥沙,林边池塘中,是谁栽种了这并蒂绽放的奇花。孤茎挺立,花色簇拥如神人肌肤般雪白,两朵花蕊斜垂,似江浦畔绚烂的云霞。明月下,浓密的莲叶托着将坠的露珠,清风里,幽幽荷香穿透晨曦,日影初斜。祥瑞的征兆为何迟迟未现,多少次对着南风,远望那高耸的太华(期待功名显达)。

逐句剖析

"山水芙蓉不染沙":山水间的芙蓉(莲花)洁净如雪,不沾一丝泥沙,

"林塘谁□并头花":林边池塘中,是谁栽种了这并蒂绽放的奇花。

"孤根色拥貌姑雪":孤茎挺立,花色簇拥如神人肌肤般雪白,

"两蕊斜悬□浦霞":两朵花蕊斜垂,似江浦畔绚烂的云霞。

"明月叶浓露欲坠":明月下,浓密的莲叶托着将坠的露珠,

"清风香透日初斜":清风里,幽幽荷香穿透晨曦,日影初斜。

"休徵□□无消息":祥瑞的征兆为何迟迟未现,

"几对南薰望太华":多少次对着南风,远望那高耸的太华(期待功名显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状元瑞莲一茎三花》是明代诗人侯应遴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瑞莲”为核心意象,开篇以“山水芙蓉不染沙”点明莲花生长于清净环境,暗喻高洁品格;“林塘谁并头花”则通过设问引出并蒂莲的奇景,暗示祥瑞之兆。颔联“孤根色拥貌姑雪,两蕊斜悬浦霞”以雪喻花瓣之纯净,霞衬花色之绚丽,凸显其超凡脱俗之美。颈联“明月叶浓露欲坠,清风香透日初斜”通过视听通感,刻画莲叶凝露、清风送香的动态意境,赋予画面清幽雅致之感。尾联“休徵无消息,几对南薰望太华”以“南薰”(和煦南风)与“太华”(华山)为典,既呼应前文自然意象,又隐含对盛世气象的期许。全诗语言凝练,意象清丽,通过咏物寄托对高洁品性与理想境界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侯应遴,字佐熙。开建县(今广东封开县)人。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贡生。官广西容县知县。清廉恤下,赈济饥民,存活数万人。会邻邑藤县、北流二邑缺官,父老赴当道陈乞兼摄,皆许可,所至有惠政。清康熙《开建县志》卷八有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山水芙蓉不染沙”以“山水”与“芙蓉”组合,既点明莲花生长于山水环绕的林塘环境,又通过“不染沙”暗喻其高洁品性,呼应传统莲花的象征意义。“林塘谁□并头花”中“并头花”或指并蒂莲,以问句形式引发对莲花独特性的关注,同时“林塘”与首句“山水”形成空间呼应,强化自然意象的统一性。颔联:“孤根色拥貌姑雪”中“孤根”暗示莲花的独立生长状态,“貌姑雪”可能化用“貌姑山雪”典故,以冰雪之白衬托莲花的纯净色泽,视觉上形成冷色调对比。“两蕊斜悬浦霞”聚焦双蕊形态,“斜悬”赋予动态感,“浦霞”则通过水边霞光渲染色彩层次,与第三句的“雪”形成冷暖互补。颈联:“明月叶浓露欲坠,清风香透日初斜”以“明月”“清风”构建静谧氛围,“叶浓”与“香透”分别从视觉与嗅觉切入,露珠将坠未坠的瞬间与香气随日光渐散的动态,共同强化了时间的流动感与画面的细腻度。尾联:“休徵无消息,几对南薰望太华”中,“休徵”指祥瑞之兆,结合“南薰”(南风)与“太华”(华山),既暗含对时政清明的期许,又以“几对”呼应前文“一茎三花”,在虚实交织中收束全诗,留下怅惘余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杨子器《早朝诗(十四首)》

下一篇:明·薛蕙《陈真人馆中赏荷花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