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马乘秋动":代地的战马乘秋膘肥身健,
"边城正宴开":边城的将士正举行战前宴饮。
"天寒弓力劲":天气寒冷,弓弦绷紧力道强劲,
"塞迥角声哀":边塞辽阔,号角声响起一片哀沉。
"劲卒凭陵至":敌方精锐士卒恃强猛烈进攻,
"孤军折北回":我方孤军寡不敌众战败回奔。
"不知汉天子":不知当今圣上何时能像汉天子,
"何日弃轮台":下令放弃征战,让边疆停息战云。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1. 分段赏析
“代马乘秋动,边城正宴开”两句是边塞场景的总起。首句“代马乘秋动”以“代马”(代地所产良马)借指边塞战马,“乘秋动”既点出秋日马肥的征战时节,又暗含战马因战事躁动的紧张感;次句“边城正宴开”却转写边城宴饮场面,表面是战前犒赏将士的宴饮之景,实则以乐景衬哀情,宴席的热闹与即将到来的战事形成鲜明反差,暗示战争的迫近与残酷。“天寒弓力劲,塞迥角声哀”两句从感官角度刻画边塞特质。“天寒弓力劲”写边塞苦寒,弓因天冷而张力更强,既见将士在恶劣环境中备战的艰辛,又以“劲”字暗喻士气;“塞迥角声哀”以“迥”字状边塞辽阔荒寂,角声在空寂中愈发凄哀,听觉描写强化了苍凉悲壮的氛围,两句对仗工整,“劲”与“哀”形成刚柔对照,凸显边塞特有的肃杀之气。“劲卒凭陵至,孤军折北回”两句直书战事结果。“劲卒凭陵至”写敌军精锐恃强凌弱、强势压境,“凭陵”二字尽显敌方凶焰;“孤军折北回”述己方孤立无援、战败溃退,“折北”(败北)与“孤军”呼应,道尽兵力悬殊下的无奈与惨烈。两句以白描手法如实记录战争胜负,无一字议论却暗含对将士命运的痛惜,及对朝廷战略的隐忧。“不知汉天子,何日弃轮台”两句以典故托意收束。“汉天子”借指明朝统治者,“轮台”化用汉武帝晚年欲征伐轮台、终下《罪己诏》罢兵的典故,以“弃轮台”代指停止边塞征伐;“不知”“何日”以设问语气,既表达对穷兵黩武的委婉批评,又流露对和平的深切渴望。全诗以汉代唐(明),借古讽今,将个人对战争的反思升华为对朝廷政策的谏言,含蓄中见胆识。
上一篇:明·冯琦《七夕四首其一》
下一篇:明·程嘉燧《同闻上人作》